全部都在各个军头的亲兵家丁手里。
实话实说,整个东江不算秦逸这个奇葩穿越者,眼下能战的也就三千余。
冷兵器时代,对临战的兵将来说,一副铁扎甲就是多一条或几条的命。
秦逸捧着银子在旅顺也领不到铁扎甲,怎么办?凉拌!
倾尽全力,甚至之前又从龙冈浦挖了不少铁矿回来,只为打造自家铁甲兵。
全营抽调身材健硕,能披上五十多斤重甲,持重斧、大刀、铁连枷,能连续作战一炷香(半小时)的青壮。
最终层层选拔,硬是凑了两队合格的铁甲兵,两个哨一家一队,当宝贝一样。
重甲总旗的核心就是重甲兵,另两对帮着背重甲,协同作战。
主要还是麾下士兵还没完全达到最佳状态,所以秦逸豁出去粮食,让大伙儿使劲吃。
估计到明年这时候,起码半数甲兵都能披重甲、挥重兵作战。
在火器还没达到持续射击状态,铁甲重兵就是战场上真正的王者。
秦逸自己重新量身打制的铁扎甲,更像是宋代的步人甲,从头到脚铁罐头一样,重达六七十斤。
以他这体力,连续挥斧作战也顶多支撑半小时。
重甲兵要求太高,只能作为战略武器投入最关键的战斗。
那么普通防御的布面甲,就是唯一的选择。
相比锁子甲还要拔丝制铁环,环环相扣编制成甲,布面甲都是大小一致的长方形甲片,用泡钉镶嵌在厚棉布上。
加上明军特有的铁碟盔和虾尾式铁护臂,也算是非常不错的甲胄。
原来的几十件锁子甲都被回收,准备用作未来的骑兵和夜不收装备。
秦逸兴致勃勃地去甲胄库,一件件检查着看似和东江甲胄相似,但铁甲片厚了一倍的布面甲。
“徐叔!辛苦了啊!”
“不敢称辛苦!俺家小瘪犊子上次背后中了一箭,回来对俺横挑鼻子竖挑眼的!”
“哈哈哈哈!这混球,回长山岛我一定训他!”
“那不用!那不用!”
老徐笑得脸上皱纹都开了花,儿子现在是把总哩!
光宗耀祖啊!
沿着山间流淌的溪水,被空心竹筒并联引流汇到一起,最终进入阶梯式的水道。
六架硕大水车,在水流的动力下缓缓运转,不用再人力挥锤砸击,省下相当惊人的人力资源。
三处水力锻锤、一处水力钻孔、一处水力磨、一处木工的水力锯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