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厂长说的混养就是个很好的策略,如果你们一次性养的话最多只能养三百头,要是混养呢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供给。”
张力意气风发地介绍道:“我的策略是三茬混养,这样最大容量可以增加到五百头甚至更多。”
“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赵东来由衷地赞叹起来。
“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地完善,发展并壮大,当然科学的力量也不能小视。”
东阁接口说道:“实践与理论互相结合,现代与传统互相搭配,这才是我们新时代农民该走的道路。”
考察了猪场赵东来又顺便看了看鸭塘和鹅园,散养的模式让他又动了心思。
“东老板,你这完全是个产业园啊!好家伙,还跟我谦虚的。”
东阁尬笑道:“总之跟您是没法比。”
“这怎么比啊,咱俩干的不是一回事,咱们啊谁也别羡慕谁,精诚合作。你说吧,大鹅和野鸭给我几成份额。”
画面在爽朗的笑声中渐渐淡去,时间来到了清明节。
东坡集公墓基本建设完毕,全村坟地都迁到的公墓,茁壮成长的麦苗就是对先人们最好的敬意。
苇塘、荷塘冒出了丝丝绿衣装点着先人们的家园。
东坡集的村民集体祭祀,在大鼎里少量地烧一些纸钱,既保留了传统习俗又接受了新时代的号召。
大家集体默哀,缅怀着前辈们的英灵。
场景切换到亚华家电维修学校。
东冬冬和另外三个学员围着一台电视机观看着老师傅修理。
这位老师傅不是张峻恒,是一位修家电的老师傅。
张峻恒给每位学生发了一本毕业证书。
东冬冬接过证书有点疑惑地询问。
“张老师,不是还有修手机的课程吗?”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是给你们发书了吗?”
东冬冬震惊得无以复加,瞪大眼睛看着这位笑容可掬的老师傅。
曾经,老师傅敦敦教诲,教给了他们许多做人的道理。
曾经,老师傅细心理论,教给了他们许多电器的原理。
曾经,老师傅只身前往石城,为他们采购维修的元器件。
曾经……难道那曾经都是假的吗?
东冬冬怀着复杂的心情回到家,他仿佛学到了许多知识,又仿佛什么都没有学会。
“妈,我毕业了?”
“毕业了?”凤霞似也有些突然,但很快就醒悟过来,“算算日子是有半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