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钱一张啊?”
“你自己去冲印的话六寸是八毛一张,搁我倒一手就是一块,赚个跑腿钱。”
“一张也行吗?”
“一张不行,十张起步。”
“那行,给我印十张吧。”
妇女说着话把手机里的照片调了出来,东冬冬放大看了一眼,有点为难地说道:“你这照片像素有点小,印出来损失清晰度。”
“没事儿,就自个儿收藏的。”
东冬冬一看没啥生意索性就卖了个人情。
“我看你这照片挺多的,这样吧,我给你做一个排板,把两张甚至三张照片搁一块,这样你看行吧。”
“那会不会太小了?”
“你先挑十张你想要的,然后我做一下模版给你看看,你觉得行就这么印,不行的话就按照你的意思单独印。”
“那会不会太麻烦你啊?”
“那肯定麻烦啊,但我这个跟人影楼是有合作的,如果经常给人发这种像素不够的素材人家会有意见的。”
这些专业性的事务一般人也不太懂,当即便全权地交给了东冬冬处理。
场景切换回大棚基地。
听了杨元峰的介绍程光大思索着给出了一个方案。
“那我给你一个参谋,我们按照一比二比三的模式建一组独立控温的连栋大棚,温度控制呢就用电和太阳能。”
东阁很感兴趣地询问道:“您说的这个比例指的是?”
“就是按照大中小分区,小区呢温度控制高一些,主要用来育苗,生长期呢需要高一些的温度。”
杨元峰频频点头,程光大继续介绍。
“中区呢环境控制精细一些,像湿度和通风方面都要精细,主要用来培育那些娇贵的花卉,比如兰花。”
东阁下意识的接了一句。
“我们去松林镇那边儿的大棚考察过,我看他们那边就整个是一个大区,没有这么精细的分层。”
“那边儿不是我们建设的,应该就是一个市场,主要是卖货,植物替换比较勤,不需要那么精密的控制。”
“那我这个你是建议搞育苗?”
“主要还是以市场为主,但是呢你们这毕竟是基地需要多一份考虑,即便说将来咱们并不搞育苗,这个精细区也很有必要。”
东阁点头对杨元峰说道:“花卉这块儿我虽然不太懂,但这么多年搞蔬菜大棚也不算一窍不通。老杨你觉得怎么样?”
杨元峰也附和了一句。
“我觉得也行,咱这虽然主打市场,但这么大的基地搞搞育苗也不是不可以。主要还是成本方面,这个控温耗能怎么样呢?”
程光大笃定地说道:“放心,我们这是节能型,到时候耗能超标我们给你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