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的每一笔收入,每一笔支出,都要经过中书省的审核,要受到御史台的监督。
而内务府的账本,除了皇帝和康王赵构,谁,有资格看?
这意味着,皇帝拥有了一个,不受任何约束的,属于他自己的。。。。。。钱袋子!
他可以用这笔钱,去做任何他想做的事。
比如,扩建他的御营军。
比如,赏赐那些只听命于他一人的武将。
比如,绕开朝廷,直接在地方上,推行他想要的任何“新政”。
这,对于整个文官集团来说,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他们感觉,自己手中那份,通过“制衡皇权”而获得的权力,正在被釜底抽薪。
一场看不见的战争,在南京城的上空,悄然打响。
无数的弹劾奏章,开始指向内务府。
“臣弹劾康王赵构,纵容宗室,与民争利,致使京城物价飞涨,民怨沸腾!”
“臣弹劾内务府,垄断商贸,打压民间商贾,实乃国之巨蠹!”
“臣弹劾皇家商行,所售之物,皆为奇技淫巧,败坏我朝勤俭之风气,恳请陛下降旨,予以取缔!”
然而,这些奏章递上去之后,全都石沉大海。
崇祯皇帝将这些奏章留中不发,一概不理。
他甚至,在一次小朝会上,当着所有人的面,对康王赵构,大加褒奖。
“康王为朕分忧,为国理财,使内帑充盈,居功至伟!赏!”
皇帝的态度,再明确不过了,让有心制衡皇权的官员们感到了深深的无力。
他们发现,自己手中那无往不利的武器“言官”和“舆论”,在皇帝那绝对的权力,和白花花的银子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