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他的讲解并非一味鼓吹“弱者必胜”,而是冷静地揭示其内在的规律和博弈逻辑。
“非对称,核心在于‘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在于力量的正面碰撞,而在于攻击节奏、空间和维度选择的主动权争夺。”
“心理博弈的关键,在于预判对方的预判,利用其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固有的思维定式,引导其做出有利于我方的错误决策。”
他结合上次论坛的推演实例,点明了联军指挥团是如何在心理和节奏上被一步步牵制、瓦解,听得台下的拉尔森等人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却又无法反驳,因为苏寒的分析鞭辟入里,完全基于事实。
课堂气氛逐渐变得专注而热烈。
许多原本带着看热闹心态的学员,也不自觉地被苏寒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独特的东方军事智慧所吸引。
他们发现,这位年轻的华夏教官,并非浪得虚名,其对战术的理解和阐述,远超许多照本宣科的教官。
讲座进入后半段的自由提问环节。
拉尔森向旁边一名关系亲近的学员使了个眼色。
那名学员立刻举手,得到苏寒示意后站起身,语气带着质疑:
“苏寒教官,您刚才提到的战术,听起来很巧妙。但不可否认,这些大多依赖于特定的环境,比如复杂地形或城镇。”
“在现代侦察技术和精确打击手段面前,轻步兵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极度压缩。”
“您是否过分夸大了这些‘小技巧’的作用,而忽略了现代战争中技术装备带来的压倒性优势?”
这个问题相当尖锐,直接挑战苏寒理论的基础。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苏寒身上,想看他如何应对。
苏寒面色不变,平静地回应:
“很好的问题。首先,我并未忽略技术的重要性。恰恰相反,正是认识到技术上的差距,才更需要通过战术和智慧来弥补和平衡。”
“其次,你所说的‘压倒性优势’,往往建立在理想化的战场环境下。现实是,战场永远是复杂、多变且充满不确定性的。”
“侦察技术有其盲区,精确打击依赖情报和信息链路的完整。而非对称战术的核心之一,就是主动制造和利用这些‘不确定性’和‘不完整性’。”
他操作PPT,调出一张图表:
“这是根据近二十年局部冲突数据统计的,拥有技术优势一方,其侦察-打击链条在不同环境下的平均有效率和被干扰欺骗率。”
“可以看到,在山地、丛林、城镇等复杂环境,以及面对具备一定电子对抗能力的对手时,这个链条的效率和可靠性会显著下降。”
数据直观,具有说服力。
苏寒继续道:“技术装备是重要的力量倍增器,但并非万能。决定其效能发挥的,依然是使用它的人,以及其所处的战术环境。”
“轻步兵的非对称战术,正是在这样的夹缝中寻找生机,甚至逆转战局的艺术。它不是否定技术,而是如何在技术不对称的背景下,更聪明地战斗。”
他的回答有理有据,既承认了技术的重要性,又坚定地捍卫了自己观点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