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我咋真成方寸山弟子了啊 > 第76章 一位真正的觉悟者(第2页)

第76章 一位真正的觉悟者(第2页)

但国师却说,先顾活人,再想泥塑,活人尚且不易,何来泥塑香火?

国师在帮助斯哈哩国的过程中,很少动用超凡的伟力,因为国师说,凡人有凡人的活法,一代代人的传承,得靠自己,靠土地,靠粮食,靠医药文教,就是不能靠对於绝大多数人来说虚无縹緲的仙法。

但是,在斯哈哩国最困苦的那些年,总是风调雨顺,不曾有过天灾。

人们都说,是国师以大法力独自一人抗住了天灾,好让斯哈哩国能够专心致志的整理人祸。

等到人祸消弭,斯哈哩国才不再风调雨顺,人们开始学著对抗乾旱和灾荒。

而关於国师闭关,一闭关就是三十年一直到现在,斯哈哩国的国民们相信,这是国师一人抗住天灾的代价和后果。

国师是为了他们才闭关修了这三十年甚至可能更久的时光。

这就是姜寧这半个时辰的见闻。

几乎每一位斯哈哩国的国民,都知道並谨记著国师的贡献和教导。

有这么一位佛门出身的国师,一位对整个斯哈哩国都极有意义的超凡者存在,但斯哈哩国却没有成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一般的佛国。

反而是和大唐一样,文教儒道才是基础。

这也是国师力排眾议才定下的基本国策。

以儒道仁义礼智信为基础,辅以农家,墨家等作为主流。

根据国师的说法,道也好,佛也罢,都只是点缀,都只是信仰,而不该是全部。

凡人的生活,是土地,是忠孝,是信义,不该是无为和慈悲,那是不饿肚子之后才会去追求的东西。

所以直到现在,斯哈哩国可以看到好多念著三字经的学堂,可以看到农家弟子,可以看到墨家机关。

但却鲜少有寺庙和道观,甚至道观比寺庙还要多一些。

这简直太不合常理。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这位国师该是一位真正把济世度人四个字刻在了心上的大德觉悟者。”

姜寧自言自语一般的说著。

至少在他的见闻里面,找不到这位国师丝毫的破绽,就是一位真正的大德慈悲者。

一位真正在奉行“渡人”的存在。

姜寧心里感慨著,有些意外,但更多的是惊讶。

意外於这个时代居然真的有这般务实且篤行的智者,惊讶於对方修佛的境界,已然超脱了普世意义上的“佛”。

“这般的功德篤行,在佛门应当十分抢手才是。”

姜寧嘟囔著,却想到了道济禪师,一时间突然有些理解了。

佛门可不是简简单单两个字就能够概括的。

道佛两家发展至今,各自门內分出了无数的法脉和不同的见解。

单单是最简单的一门金刚经,就有不下十种解释和见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