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姜国公告老、柳阁老辞世,内阁实权还归六部,再到今日,摄政王已经成为眼下能继承大统的唯一一个人选。
正统不容置疑。
哪怕许多忠于唐峻的朝臣感到不快,对唐亦生母罗氏一族为叛党颇有微词,言官们也敢怒不敢言。
因为——
和乐还在襁褓之中。
如今他们扶不起这位没有庞大外戚威胁的嫡公主来做傀儡皇帝。
皇后周巧携同二十四衙门内官的默认,神机营邹军和金羽卫杜铅华的投诚,锦衣卫对调度的听从,御林军中级以上官员被吊牌,局势对摄政王唐亦来说十分有利,一切的一切都在无声宣告这点。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景军在边南遭受重创,外患得到短暂的平息。
但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辽东军入主了鹭州,尚未接到任何椋都的任命,于家的态度就变得模棱两可,让人格外想要揣度忠义侯对此事的态度。
故此,于延霆的轿子落地,大柱国迈着稳健的步子踏进端门的这一刻,千步道上近乎所有的目光都被引了过去。
“还好……”有人不由自主地感叹道:“长公主妻入刑部大牢,于徵统领失踪,老侯爷也挺住了。”
那边正感慨,窃窃私语声此起彼伏。
这边,于延霆走着走着,有人追上了他,隔着一两步的距离跟在他身后。
“下官的人已顺着碧水湖出城,避着神机营在探查令侄孙的下落,一有消息,必定告知。”
于延霆面色如常,边走边正自己的官帽。
王路远又道:“十二所昨日所获消息,摄政王有意对忠义侯府斩草除根,侯爷万事当心。”
听闻此言,于延霆脸侧筋骨攒动,低沉的声音散落开来。
“准确吗?”
王路远飞快道:“以唐国国谍组织-椋都‘地字处’的名义向您担保,准确无误。”
于延霆眼底闪过瞬息的诧异。
二人说话间,见有一列内官从明和殿后绕出来,在千步道上寻了太常寺官员们交谈。
紧接着,那为数不多的几位官员就跟着内官一道走了,帷幔仪仗在千步道两侧漂浮,被头顶的灰云压迫笼罩。
接近人群,王路远放慢步子偏离了方向。
他所说的话,在于延霆脑中久久回响。
斩草除根……
看来昨日姒儿传话回家中,已经对唐亦的意向有了明确判断,忠义侯府和唐亦的杀母仇人连着亲,唐亦不会大意放过此事。
这虎符还不能立即交出,兵马大权一经收回,全天下都会怀疑唐峻中毒是不是于家搞的鬼!
他需要谈判!
于延霆走到朝臣最前列的每一步,都在深思熟虑进明和殿之后,该如何应对。
他不用东张西望,眼角的余光就能感受到朝臣们不时投来的视线,还有不远处周遭城墙上,神机营井然有序的驻守督监。
与千步道上的喧杂不同,东宫此时显得格外安静。
“她拒绝了?”唐亦轻声说着,展开手,让服侍的宫女替他穿上朝服,“那把剑没给她送去?”
杜铅华目视东宫主殿中间悬挂的‘天道酬勤’匾额,声音一如既往不带任何波澜。
“长公主的佩剑不敢递到她手上,隔着牢门让她看过了。”
唐亦腰间一紧,宫女颤抖着双腿一软,跪下去认错。
“奴、奴婢失手……”
“下去吧。”唐亦并未对其有任何苛责,他的笑容几乎称得上是温润如玉,言语间却已经有了不容置喙的威严意味,他转过身对着杜铅华,“你还怕她自戕,她不敢。”
杜铅华不明就里,但不喜主动提问。
外头的内宦来报了,态度谦卑地向着唐亦躬身:“王爷,卯时将至。”
唐亦摆手让人退去殿外等候,对杜铅华道:“去把她带入宫来,今日让她看一场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