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并未停留,他继续北行,穿越冰原,踏入极寒之地。白羽落在他肩头,轻声道:“你感觉到吗?醉仙葫里的重量变了。”
青阳低头看去,只见壶中星光不再杂乱无章,而是渐渐凝聚成一颗颗微小的“心形结晶”,每一颗都包裹着一段完整的情感与记忆。它们静静漂浮,宛如新生的星辰。
“它在进化。”白羽说,“因为它不只是盛泪的器物,它正在成为梦的归宿。”
青阳笑了笑:“那就让它走得更远些吧。”
三年后,西域出现一座移动的“梦舟”??由七十二辆牛车连缀而成,车厢外绘满星空图腾,每日黄昏启程,载着各地自愿讲述梦境的旅人穿行沙漠。舟首立一白衣男子,腰悬玉壶,静默倾听。传说只要在梦舟上说出心底最深的秘密,醒来时便会发现枕头下多了一枚会发光的石头,握在手中,能梦见自己理想中的明天。
又五年,南方爆发瘟疫,百姓惶恐。一夜之间,千家万户同时梦见一位蒙眼少女站在村口,轻声说:“药在山南第三棵老槐下,红叶包着。”翌日寻之,果然得救。人们欲报恩,却遍寻不见少女踪影,唯见林间一只银羽鸟掠空而去。
而在北方边境,新建的学堂中,孩童们每日晨读第一课便是:
>“梦非虚妄,乃心之声;
>言非灾祸,乃生之证。
>若有人言其所梦,
>请先倾听,莫问真假。”
青阳始终未停脚步。
他走过战火焚尽的村庄,听过老兵梦中反复响起的战鼓;他穿过繁华却冷漠的都市,收集过富商临终前对亲情的悔恨;他在海边听过渔妇梦见亡夫归来,也在深山听过老僧梦见自己年少时放生的一条鱼跃出水面,化龙而去。
每一次倾听,醉仙葫便多一道细微的纹路,也多一分温润的光华。它不再完美,却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圆满。
某夜,他独坐江畔,月色如练。
白羽忽然问道:“你有没有想过,也许有一天,所有人都能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梦,那时候,你还会继续走下去吗?”
青阳望着水中倒影,轻轻晃了晃葫芦。
“会。”他说,“因为总会有人还在黑暗中等待被听见。而只要还有一个梦未曾出口,这个世界,就还需要一个愿意倾听的人。”
江风拂过,涟漪荡开,倒影碎成千万片月光。
其中一片,映出了师姐的身影??她站在九嶷山顶,手中握着那枚褪色的玉簪,正望着远方微笑。
而另一片里,阿蘅坐在村口老树下,教一个小女孩折纸蝴蝶。孩子问:“姑姑,梦真的能救人吗?”
阿蘅点点头,将骨雕蝴蝶放在她手心:“只要你相信,并且愿意说出来。”
醉仙葫轻轻一震,传出一声清越的叮咚,像是回应,又像是启程的号角。
远处,新的歌声悄然响起:
>“一壶清水照沧桑,
>一双耳朵纳苍茫。
>不求飞升凌绝顶,
>只愿人间有回响。
>若问此心何所寄,
>千江有水千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