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御书房的椅子,还有议事阁、藏书阁、军机殿等等,都有龙椅。
“让我来看看,这寽县的县令说了什么。”准备好批阅奏折的朱砂笔之后,小九翻开了最上面的一本青玉折。
永德帝现在虽然习惯了用云渺商会的那种可以将墨水装在里面的笔。
但传统的笔墨纸砚也没有被摒弃,龙案上还是放着一套。
要说方便,自然是云渺商会的便携毛笔方便。
但是要论仪式感,还是得传统的笔墨纸砚。
看了半晌的小九,十分认真的提起朱笔写下了自己的点评。
大概意思意思就是夸奖这寽县的县令把市场上缺斤短两的小贩整治了一番做的非常好。
并且勉励他一直这样保持下去,把寽县的集市越办越好。
虽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小九看得津津有味,一点不知道疲累。
他记得很久以前,在杜鸣钟那里听过一句话,叫做百姓之事无小事。
有些事,在他们这些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眼里,连鸡毛蒜皮的小事都算不上。
比如被偷了几两银子,死了两只鸡。
可在一些百姓眼里,那都是天大的事情。
一件事重不重要,和这件事本身没有什么关系,关键还是要看从哪个角度解答。
就好像在西州的时候,溪溪姐姐说的一个故事。
说有一个国家,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
只有挖草根,吃树皮,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
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皇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
但他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
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曰:“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ròu糜?”
靖王终究还是心疼两人,午饭的时间过了没一会,就把两人给放了出来叫他们去吃饭。
最主要是这段时间靖王想明白了一件事,就是为什么永德帝不把杜明清和小九带走。
那就是吃定了自己舍不得为难他们啊,而且自己也确实舍不得。
所以他也只能认命了。
靖王这次属实是脑补的过了,其实永德帝和皇后是压根儿就没想带上这两个儿子。
“行了,吃完饭你们俩就回去吧。”认命的靖王有气无力的说道。
看着那堆成山的奏折,靖王的心情就无比的低落。
“二叔,吃完饭就不用我帮你批奏折了吗?”小九闷闷的问道。
心情低落人员x2。
“怎么,你想批奏折?”靖王挑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