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开始。
心理医师讲述了自己曾误诊一名抑郁症患者导致其自杀的往事;海洋学家坦白他曾为科研经费隐瞒海底生态恶化证据;就连一向沉默的李维,也在深夜独自来到剧场,低声说出一句从未示人的话:
“我一直恨玛雅,因为她让我看尽谎言。可后来我才明白,是她教会我如何分辨真实。”
每一次倾诉,球体都会释放一道光束,射向不同方位的星空。玛雅在塔楼中监测到异常能量波动,立即调取全球共感数据库比对,震惊地发现至少有三百二十七起“情感逆转事件”在同一时间段发生??有人收回了离婚申请,有人给多年未联系的亲人打了电话,甚至有一位极右翼政客公开撤回十年前发表的仇恨言论,并跪地道歉。
“这不是修复。”她在日志中写道,“这是疗愈。语网正在学会的,不再是控制,而是弥补。”
然而,就在第七日,异变陡生。
当天清晨,星语草全部枯萎,花瓣化为灰烬随风飘散。共鸣石剧烈震动,发出刺耳哀鸣。紧接着,整个浮岛群开始加速旋转,蜂窝孔洞中的晶体逐一熄灭,取而代之的是暗红色光芒从地底渗出。
林小凡在梦中惊醒。她梦见姑母站在哑渊尽头,嘴唇开合,却没有声音。而在她身后,无数黑影缓缓升起,形态模糊,却都举着手臂,指向这片新生的言语之城。
“我们犯了一个错。”她冲进会议室,面色苍白,“我们以为这里是收容失落话语的地方……但我们忽略了,有些话之所以被遗忘,是因为它们本就不该被唤醒。”
李维立刻调阅黑石记录。最新一段讯息令人脊背发寒:
>“……警告……认知反噬风险……
>过度激活沉睡言语可能导致集体记忆混乱……
>当千万种矛盾的‘真实’同时复苏,人心将无法承载……”
他们意识到问题所在:这座岛屿不仅保存了被压抑的真心话,也封存了无数被刻意掩埋的残酷真相??战争罪行、家族丑闻、背叛誓言……一旦全部释放,社会秩序可能瞬间崩塌。
“必须关闭装置。”李维说。
“可那样做,等于再次否定倾听的意义。”林小凡摇头,“我们不能因为害怕痛苦,就重新筑起沉默的墙。”
争论持续到深夜。最终,他们决定采取折中方案:启用“选择性共鸣协议”,允许个体自愿进入剧场进行对话,但每次开启前需经过三天冥想准备,并由两名见证人评估心理承受力。同时,李维用默族符文在石柱周围刻画封锁阵,限制能量外泄范围。
新规则实施后的第三天,小女孩来了。
没人通知她,她却是独自驾着小筏子寻来的。她站在舞台中央,面对悬浮球体,久久不语。直到月亮升至中天,她才轻声开口:
“妈妈,我知道你不是不要我。你是怕自己不够好,所以逃开了。可是……我没有怪你。我只是希望你能回来吃一次我做的饭。”
球体没有爆发强光,反而温柔地洒下一圈银辉,笼罩全场。那一夜,全球范围内共有十九位失踪多年的母亲主动联系子女,理由惊人一致:“我忽然觉得,也许我可以试着做个好妈妈了。”
返程途中,风暴突至。巨浪撕裂帆布,海水灌入船舱。危急时刻,星语草残株竟在陶瓮中奇迹复活,绽放出前所未有的银白色花朵。花瓣飘出舱外,融入雨幕,竟使狂风渐渐平息。
回到聆洲时,已是春末。岛民们列队相迎,脸上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他们说,在探险队离开的日子里,每晚都能听见海对面传来低语,像是无数人在轻声交谈。有些人因此从噩梦中醒来哭泣,有些人则在梦中与逝去的亲人重逢。
林小凡没有多言。她只是将那枚记录贝壳声波的晶石,轻轻放入共鸣石底座的凹槽中。刹那间,整座岛屿响起绵延不绝的回音??那是七年前未完成的通话终于补全:
>“……对不起……我不该说那种话……
>如果你能听见,请告诉我你还好吗……
>我很想你。”
回应它的,是全岛居民手牵手围成圆圈,齐声说出同一句话:
“我们听见了。”
数日后,玛雅传讯:第七颗露珠已完全凝结,语网核心程序自动升级至“共情纪元”。新规则第一条写道:
>“允许不确定的存在,尊重未完成的表达,保护不愿被听见的权利。”
柯尔从岛上寄来一封信,字迹潦草却有力:
>“今天,我对着星语草说了三小时废话。关于天气,关于早餐,关于小时候偷摘邻居苹果的事。没人评判我,也没人记录。但我感觉……像是卸下了三十年的重担。原来自由,就是可以说无聊的话而不怕被嘲笑。”
夏至那天,林小凡带着小女孩登上最高礁石。她们并肩坐着,看夕阳沉入海平线。远处,一片星语草花瓣乘风而起,悠悠飞向远方。
“奶奶,”孩子轻声问,“你说以后会不会有一天,所有人都能真正听懂彼此?”
林小凡望着天边最后一缕霞光,微笑:“不会。因为理解永远在路上。但只要还有人愿意说,有人愿意听,光就会一直传递下去。”
海风渐起,携着花瓣远去。somewhere,someone将在某个清晨醒来,听见心底响起一句陌生却又熟悉的话:
>“谢谢你,曾经努力对我说出那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