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吗?”她轻声问。
风拂过她的耳畔,送来一句模糊不清的低语。
她笑了,眼角泛起泪光:“我就知道,你一直都在听。”
---
火星基地,雷恩独自坐在观测室。
他面前的屏幕上,正播放一段百年之前的影像资料:父亲执行最后一次任务前的告别录像。画面中的男人穿着旧式宇航服,笑容憨厚:“雷仔,等爸回来给你带火星红石做的项链,guaranteedauthentic!”
那时他才八岁,躲在门后不敢出来,只因前一天和父亲吵架,赌气说“你走了就别回来”。
如今,他已是第八厅最高指挥官,掌控星际通讯网络,却再也拨不通那个号码。
但他还是每天打一遍。
今天,电话接通的瞬间,他照例开口:“爸,我不是怪你……我只是想再听一次你叫我小名。”
风声呼啸。
然后,一个沙哑的声音响起:“雷仔……”
不是录音。不是AI模拟。是真实的、带着呼吸质感的回应。
雷恩浑身剧震,差点摔下椅子。
“爸?!”
“傻孩子……”那声音笑着说,带着一丝疲惫,“你以为共感能量网只是用来传递信息的吗?我们这些‘走得太早’的人,一直在等你们学会倾听。”
“可是……这不可能!你已经……”
“死亡不是终点,儿子。”父亲的声音渐渐变轻,“遗忘才是。而现在,有人替我们守住了记忆。”
电话断了。
雷恩呆坐良久,忽然抓起通讯器,下令:“启动‘星语计划’全面开放协议!把共感波段接入民用频道,我要让每个人都能听到彼此的心跳!”
助理震惊:“可这会导致情绪失控风险激增!政府不会批准的!”
“那就绕过政府。”雷恩站起身,目光如炬,“一百年前,洛辰走进始音之地,不是为了让我们更安全,而是为了让我们更真实。现在,是时候还债了。”
---
数十年后,银河文明联盟召开第一届“共感议会”。
来自三百二十个星系的代表齐聚一堂,议题只有一个:是否应将“共感能力”列为基本人权,并强制纳入新生儿基因优化程序。
争议极大。
反对派认为,过度共感会导致个体边界模糊,引发精神崩溃;支持派则指出,正是共感让战争减少98%,让跨文明交流成为可能。
正当会议陷入僵局时,一名小女孩走上讲台。
她是那次荒星考古行动中第一个听见声音的孩子,如今已成为首席情感工程师。她没有演讲稿,只是举起一块石碑碎片,将其置于中央共鸣器上。
刹那间,整个会场响起千万种声音:
母亲哄婴儿入睡的哼唱、战士临终前对敌人的宽恕、人工智能觉醒时的第一句自白、孤独老人对着星空说出的“有人在吗”……
每一种声音都带着独特的情感波纹,交织成一首超越语言的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