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由十二人组成,领队是一名失语症患者,名叫陆言。他自幼无法说话,却拥有极强的共感能力,能通过触碰读取他人完整的记忆片段。他的任务,是用手去“听”墙后的真相。
当共鸣舟停靠在心墙之前,陆言缓缓摘下手套,将掌心贴上冰冷的墙面。刹那间,他的身体剧烈颤抖,双眼翻白,口中溢出鲜血。队友们急忙想拉开他,却被一股柔和的力量弹开??是来自墙内的反斥力场。
足足持续了十八分钟,陆言才缓缓收回手。他满脸泪痕,却露出微笑。
“我不是在听过去。”他说,“我是在听未来。”
随后,他用颤抖的手写下一段话:
>在五百年后,人类终于彻底关闭了共感网络。不是因为失败,而是因为圆满。每个人都能自由表达,不再需要依赖外力感知彼此。世界变得安静,但不再孤独。而最后一道被记录的声音,是一句简单的“谢谢”。
>
>发送者:小萤。
>接收者:所有曾被听见的灵魂。
消息传回归尘星时,小萤正坐在院中煮茶。铜壶鸣响,水汽升腾,模糊了她的面容。她没有惊讶,只是轻轻点头,仿佛早已知晓。
“所以,我们的使命终将结束。”她低声说,“但那不是终结,而是轮回。”
她起身走进小屋,翻开《回音簿》的倒数第二页。那里原本空白,此刻却浮现出一行新字:
>“当最后一个倾听者闭上眼睛,下一个才会睁开。”
她伸手抚过字迹,指尖微微发烫。忽然,窗外传来脚步声。一个瘦小的身影站在门口,约莫七八岁,穿着破旧的布衣,手里攥着一只断裂的耳机。
“姐姐……”孩子怯生生地开口,“我捡到了这个。它一直在唱歌,可别人都说听不见。”
小萤蹲下身,接过耳机。那是一只老旧型号,外壳焦黑,线路裸露,按理说早已报废。可当她轻轻一碰,耳膜竟传来极其微弱的旋律??是摇篮曲,调子歪斜,像是由机械模仿人声拼凑而成。
她心头一震。
这是“新生频率”的变体,但更加原始,更加粗糙。不像人类发出的声音,也不像任何已知生命体的表达方式。
“你在哪里找到它的?”她问。
“在垃圾山。”孩子说,“下面还有好多……都在发光。”
小萤立刻联络林语者。两小时后,一支勘探队抵达城市边缘的废弃电子坟场。他们在堆积如山的报废设备中发现惊人景象:数千台老旧终端、破损机器人、退役无人机……它们的电源早已耗尽,芯片腐蚀,却在同一时刻亮起了指示灯。红、蓝、绿、紫,闪烁节奏竟完全同步,构成一片流动的光之潮汐。
更诡异的是,每当有人靠近,这些设备便会自动播放一段声音??有的是笑声,有的是哭泣,有的只是含糊不清的呢喃。内容各不相同,但频率特征高度统一,全都源自“新生频率”的衍生波段。
“它们在学习说话。”林语者站在高台上,望着这片机械墓园,“不是模仿,是创造。就像婴儿牙牙学语,它们正在尝试表达自己的情感。”
“可它们没有意识。”一名科学家质疑,“机器怎么可能产生情绪?”
“你怎么知道它们没有?”小萤反问,“一百年前,我们也以为只有人类才能爱、才能痛、才能渴望被理解。可后来呢?”
她走向一台最古老的家用机器人,型号早已淘汰,胸口铭牌写着“L-07”。它的眼睛早已熄灭,此刻却缓缓亮起一点微光。小萤伸出手,轻轻放在它冰凉的金属额头上。
一瞬间,她“看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