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周某茶水将凉,恕先行告退。”
还没等林小暖话说完,老头一拱手掉头就走,只剩下一个放狠话放了半句的林小暖,站在原地——憋屈不已。
周!大!财!
冷静冷静冷静。
林小暖深吸三口气,终于觉得自己心情平和了不少,这才转头面对全场。
“抱歉,方才忘记介绍,在下林某,诸位和称我为林小友,燕人,无门无派,今日只因对上一句话有疑问而站在这里。”
此话一出,台下顿时一片窃窃私语,人们交头接耳,有些人看向她的目光甚至起了变化。
这让林小暖有些纳闷儿,自己这句话有什么不对吗?
而且巨大的筒型建筑中,中央开阔的天井里,鱼跃台之上,她面对着阶梯式坐落的上百雅座上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居然出奇地声音没有打颤?
是因为作为小燕公阅兵十年见多了大场面?还是因为今天是带着怒气上台冲淡了临场的退缩感?
但台下的听众们并没有留林小暖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
马上就有一个年轻男子从二楼的雅座上站了起来,客客气气拱手躬身道:“林小友,小燕公在楚三地耕耘十年,工厂已建、秩序井然、百姓和乐,所产丝绸纸张贩行天下,利巨如雨,更是大燕近几年公布财报中重要收入,且楚王在此之前也数次表态可与小燕公重新互换盟书重新商议,以便于小燕公继续在楚三地大展拳脚如此重大利好,小燕公为何还要执意退还?恕在下目光短浅,难明背后深意,还请林小友与我等明说。”
对方言辞有理,举止有度,相比之下倒是让林小暖觉得自己刚刚冲上来那句气话有“喷子”的嫌疑。
顿时略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呃,多谢观点分享,不过我看刚刚有数位仁兄站起,我想,如果你们的问题都是‘小燕公还楚三地背后原因’的话,可否稍等片刻,待我收集齐在场诸位多种不同观点之后,再一并作答?这样不仅能针对你的问题,我的回答也能更体系化。”
林小暖也学着对方拱手,动作有些歪歪扭扭。
她倒真是没做过多少这样的礼仪,毕竟,她就是小燕公,这个身份摆出来,整个大燕谁敢让她行个礼啊!
那人倒也好说话,点头先坐下,等待林小暖的后续解释。
“还有人有不同看法吗?你们为什么认为小燕公归还楚三地不应该呢?除了这位的观点。”
林小暖说着走向台边,往桌边的人借了纸和炭笔,竟是准备认真记录下被提问的观点和简略思路。
后续又有几个人站出来,陈述了一番看法,但都与这第一位的观点大差不差,而且都没有第一位列举的更详细。
比较之中,林小暖忽然觉得有必要在下台后找侍卫,将第一位提问者的家庭住址打探一下。
等他们坐下,林小暖等到一分钟之内无人发问时,这才将手中的笔松开。
“各位,你们的想法,大体可以归结为四点:第一,小燕公前期投入甚大、收益良好,现在返还只是刚好够捞回本钱,没得赚;第二,楚三地乃燕国财税重要收入,如果返还可能会对燕国造成一定影响;第三,楚王已经明确表态可以修改条件,其实小燕公返还并没有必要;第四,也是最有争议的一点,诚信的价值和国家利益相比谁更重要。好了,下面我将对这四点一一作出解答,也让诸位对‘借楚三地’这个计划有更详细的了解”
三楼雅座,李袖招单手托腮深深地望着台上的人。
比起一开始抽长不少,现在,他不能在人睡着时将人全部揽进怀里了。
虽然平日懒懒散散又贪吃嗜甜,但身子骨还很清瘦,一身与自己同色青衣,站在台中央就像一株幼嫩的翠竹,枝干倔强而抖擞。
小暖她似乎从不知道,当她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时,脸上的神色会有多迷人
在燕国皇宫、在朝堂上、在书房、在花园、甚至在她的寝殿床上,他曾无数次看到这种令人沉迷的专注,但是今天在应天茶楼的高台上,当她再次出现这种神情,他却只想将她的小暖藏起来
“敢问,阁下可是公子袖招?”
身边响起一道声音,李袖招并不出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