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空气新鲜安详宁静的森林中,冷峰的鼻子,忽然又闻到了美食的味道。
这次他闻到的是一股鲜香浓郁的清炖还哈士蟆味道。
气味表演又开始了。
说起清炖蛤士蟆的做法,那可是冷峰的绝活。
“蛤士蟆”,也称中国的林蛙,被称为“软黄金”和“动物人参”,蛤士蟆在我国成为食材的年限已经有上千年,在明朝和清朝的时候,就被列为宫廷的贡品。
以东北长白山的蛤士蟆最为有名。
清炖哈士蟆配料:
哈士蟆20克,净雏母鸡1公斤,盐75克,白糖75克,胡椒面2克,葱5克,豌豆苗5克,姜5克
特色:
味道清鲜,滋养补身,软滑爽口菜系:
1、将哈士蟆放入温水泡2小时左右,在净水中撕去黑丝和杂物,洗净后,放在碗里,待用
2、净雏母鸡洗净,剔骨,取肉,并将鸡肉切成3厘米见方的块,下锅煮1个钟头左右,在煮的过程中,要把血沫撇净,并加入四分之三的调料
3、再把哈士蟆放入,加入葱段、姜片、开锅后煮10分钟左右,再把其余的四分之一的调料放入,调好口味,盛入小碗,撒上洗净、消毒的豌豆苗,即可。
哈士蟆还有一种传说中的做法,
1准备好30个包好的饺子。
2挑选30个大个的身体均匀的活哈士蟆。
3烧开水,把饺子下入锅中,等饺子都浮在水面上时。
4放锅中下活的哈士蟆。
这样活的哈士蟆,就会紧紧的一只抱着一个饺子不松开。
等饺子煮熟后,哈士蟆也跟着熟透了,然后用筷子夹起和饺子粘起在一起的哈士蟆,蘸传统饺子料吃。
不过这种吃法有些太残忍,冷峰没有尝试做过。
接下来他又闻到了鱼翅的味道,鱼翅是成功人士喜爱的食品,冷峰对鱼翅也不陌生。
“鱼翅”又有“鲨鱼筋”“鲛鲨翅”“鲨鱼翅”“金丝翅”等别称,在我国古代已被列为著名的“八珍”之一,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它记载道:“背上有鬣(lie),腹下有翅,味并肥美,南人珍之”,当时他称鲨鱼为鲛鱼。
在清代诗人屈大均的《广州竹枝词》有诗形容鱼翅宴:
“由来好食广州称,
菜式家家别样矜;
鱼翅干烧银六十,
人人休说贵联升。”
(当时)干烧鱼翅每碗六十元,(所谓的)贵联升在(广州)西门卫边街,乃著名之老酒楼,然近日如南关之南园,西关之谟觞(今银龙酒家),惠爱路(今部分中山路)之玉醪春,亦脍人口也。”
然而,食鱼翅最令广东人称道的,清末民初在广州称雄一时的“最高食府”大三元酒家了。
它由当时的“翅王”吴銮所制的“红烧大裙翅”至今还应用在各大鱼翅酒家的食谱中,亦一度成为粤菜菜馔中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