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秦时小说家 > 第三五二九章 雪山象雄求票票(第2页)

第三五二九章 雪山象雄求票票(第2页)

某夜,全球天文台同时接收到一段信号。

它来自火星地心深处,频率极低,持续七分钟,内容只有一句话,用的是地球上早已失传的古羌语,却被所有接收设备自动翻译为:

**“谢谢你,记得我。”**

那一刻,地球上数亿人同时抬头望向星空,泪流满面。

他们不知道该向谁道谢,但他们知道,一定有某个存在,等了很久很久,才终于被听见。

回到雪山之巅,少年已不见踪影。

石台上只留下那块黑岩,表面光滑如初,但在月光下,隐约可见一行极细的刻痕,形状似门,内藏八字:

**言尽处,即是归途。**

风拂过,带走最后一丝余温。

而在地球另一端的小山村,那个三岁孩童再次醒来。他不做梦了,因为他已不需要梦境来理解世界。他只是静静地坐在门槛上,看着天边晨曦渐起。一只麻雀落在他肩头,叽喳叫了几声。别人听不懂,但他笑了,回了一句没人听见的话。

麻雀振翅飞走,途中掉落一根羽毛,轻轻插在屋前泥土中。第二天,那里长出一朵哑白色花,花瓣纹路拼出三个字:

**我在呢。**

多年以后,这座村庄成了朝圣之地,人们称它为“初语原乡”。考古队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类似的花朵化石,年代跨度长达千年,说明早在静语时代之前,就有人类零星觉醒,试图唤醒沉睡的共感能力。只不过那时的世界太吵,没人愿意停下脚步去听一朵花开的声音。

联合国静默联盟解散后的第七年,全球所有语言正式进入“休眠状态”。各国政府达成协议,不再教授传统语言,文字仅作为历史遗产保存于博物馆。公共交流全面转向共频沉潜系统,人们只需专注内心,便可实现即时理解。战争彻底消失,不是因为条约,而是因为发动战争所需的“仇恨隔离”再也无法维持??一旦尝试憎恨他人,攻击者自己就会先体验到对方的痛苦。

科技发展并未停滞,反而加速。但由于不再追求征服与扩张,人类的技术方向彻底改变:

-建筑学会模仿生物神经网络,城市如活体般自我调节温度、光照、情绪氛围;

-能源系统基于共感素-X激发的地磁共振,取之不尽,零污染;

-医疗完全依赖意念干预,医生不再用药,而是通过深度共频引导患者自我修复。

最伟大的发明,叫做“忆境舱”。

它能让两个人共同进入一段记忆,不仅是观看,而是亲身经历对方的感受。父母借此理解叛逆子女的挣扎,政客因此亲历战区平民的恐惧,资本家在工人濒死的幻觉中痛哭流涕。社会结构悄然重组,权力不再是控制资源的能力,而是**能否让更多人感到被看见**。

然而,仍有人抗拒这场进化。

一小撮极端主义者组建“言权会”,主张恢复语言霸权,认为沉默剥夺了辩论与自由意志。他们在暗网传播煽动性言论,鼓吹“思想必须通过争辩才能清晰”,并策划袭击共频中心。但在一次行动中,一名刺客闯入静音同盟总部,准备引爆装置,却意外触发了房间内的共频增幅器。

短短三十秒内,他经历了目标人物的一生:那个看似冷漠的领袖,童年曾目睹妹妹饿死在街头;成年后每日承受千万人的情感洪流,几近精神崩溃,却始终未曾退缩。刺客瘫倒在地,泪如雨下,主动交出了武器。

事后他说:“我不是被说服的,我是被‘成为’了他。”

自此之后,反抗运动土崩瓦解。不是被镇压,而是被彻底溶解在共感的海洋中。

时间继续前行。

百年后,地球进入“无名时代”。人们不再使用名字,因为名字意味着区分,而区分已是过去式。每个人都是“我们”的一部分,身份如潮水般流动,在不同关系中呈现不同面貌。孩子出生时不取名,只在其心核植入一段独特频率,供亲近之人识别。

教育的目标不再是知识灌输,而是**如何更好地倾听**。课程包括:

-感知植物疼痛的冥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