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汴京的惧内竞赛(第2页)

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汴京的惧内竞赛(第2页)

她递上一枚铁印,印文赫然是“福建水师提督府机密关防”。

“更可怕的是,”她声音发颤,“倭寇首领并非日本人,而是周景桓的舅舅??那个supposedly死于海难的‘忠烈侯’之后!他们借外敌之名行敛财之实,朝廷明知真相,却因牵涉太广,选择纵容。”

耶律琚握紧铜铃,眼中燃起冷焰。“那就让天下人都看见。”

七日后,耶律琚率众夜袭铜山岛。岛上守卫森严,岗哨林立,墙头架设西洋火炮。但他们刚靠近海岸,海底骤然轰鸣,无数渔网浮出水面,网眼中竟缠满白骨手指,每根指节都戴着刻有编号的铁环。

“这是当年被迫为奴的船工。”柳莺儿咬牙,“他们死后,尸体被沉海镇压,以防冤魂作祟。”

耶律琚割掌洒血于铃,吹响安魂曲。刹那间,海面沸腾,三百亡魂破水而出,皆披枷带锁,背负盐袋,口中无声呐喊。它们不攻人,只扑向密室机关,强行启动自毁装置。

轰隆一声巨响,灯塔底部喷出烈焰,整座岛屿剧烈震动。密室大门崩裂,大量文书飞散空中,被风卷向大陆方向。与此同时,福州城内百井齐鸣,井水翻腾如煮,居民惊醒出门,只见墙上自动浮现血字:

**“丙戌年至癸卯年,七大家族私通倭寇,售我海防,获利白银两千四百万两。致沿海十三城沦陷,百姓死者八万三千六百余人。罪证在此,天地共鉴。”**

次日清晨,朝堂震动。枢密院紧急召开廷议,宰相欲封锁消息,下令缉拿“妖言惑众之徒”。然而诏令尚未发出,宫中太监接连噩梦惊醒,齐称梦见赤身孩童手持账册,在御前哭诉。更有值守禁军士兵集体晕厥,醒来后皆用闽南语喃喃重复一段话:“铜山有井,井底有镜,镜中之人,是你父亲。”

赵煦再次登临观星台,仰望天象。北斗七星黯淡无光,唯有一颗新星自东南升起,形如白鹰展翅,光芒笼罩整个江南。

“朕……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他问身旁老宦官。

“陛下,”那人低头,声音微弱,“三十年前,先帝曾收到一封密奏,揭发周家罪行。奏折上附有一片婴儿脚印拓片。先帝看了很久,最后说了一句:‘此事不可再提。’然后把它扔进了炭盆。”

赵煦浑身一震。

而在铜山岛上,第七口井已然开启。井壁镶嵌三百颗人牙,每一颗代表一个被灭口的灵魂。井中央矗立一面青铜巨镜,正是当年柳莺儿父亲临终前所铸??他本是宫廷匠师,奉命销毁证据,却偷偷复制了所有机密档案,并将其熔入镜背纹饰之中。

耶律琚站于井口,举起铜铃,郑重宣读:

“第七罪:欺君卖国,构陷忠良,以民脂民膏豢养外敌,使骨肉相残,山河蒙羞!民意沸腾,证据确凿,拒不悔改??执刑!”

铃声响起,镜面爆裂,无数细小铜片飞旋升空,拼成一幅巨大地图,标注出全国七十二处秘密交易点、五十八艘走私船航线、以及三十六位高官受贿记录。画面持续三日不散,白天如日光投影,夜晚似鬼火闪烁,凡目睹者无不胆寒。

当夜,福州七大家族宅邸同时起火。火光中,有人看见黑袍女子提秤巡街,每经一家,便将一袋盐倒入火中,火焰立刻转为血红色,传出凄厉哀嚎。周氏余党试图逃亡,船只刚离港,便遭巨浪掀翻,全员溺毙。唯一幸存者是个仆妇,被冲上海滩时神志不清,只会反复念叨:“秤砣落了……秤砣落了……”

第七枚镇魂铃归位,铃身“叛”字浮现,银丝如蛇游走,缠绕玉牌第五羽。白鹰光影愈发清晰,双目开阖之间,似能洞察万里之外人心善恶。

耶律琚盘坐井边,取出母亲遗留的火漆印信,轻轻放入井中。水流温柔托起它,缓缓沉入最深处。

“娘,”他低声说,“我不是来报仇的。我是来还债的。”

凉州边关,那名发现铁箱的戍卒突然发狂,手持长枪刺向同僚,口中高呼:“还我军饷!还我命!”经查,此人原是庆历年间阵亡将士后代,家族世代戍边,却因拒绝向将军行贿,常年领不到粮秣。他挖出的地图显示,第八井位于古战场“断魂坡”下,乃宋军克扣阵亡兵卒抚恤金、伪造战功之地。

与此同时,汴京街头出现一群流浪儿,人人手持竹片,上面刻着陌生名字。他们不分昼夜地敲打各家门板,只问一句:“你还记得我吗?”许多官员开门查看,竟发现自己幼年玩伴的名字赫然在列??那些supposedly死于疫病的孩子,其实全被送入地下药坊,用于炼制“延寿丹”。

而在东海深处,柳莺儿独自驾舟驶向茫茫雾海。她知道,第九井不在陆地,而在漂浮的海上囚笼??那是专为流放“思想犯”而设的铁船群,数百年前沉没于台风之中,至今无人知晓。

耶律琚站在闽江渡口,目送她的船影消失在晨曦中。他知道,这场风暴不会停歇,也不能停歇。

“五口井尚待开启。”他对身边众人说道,“但你们要记住,我们不是刽子手,也不是救世主。我们只是让沉默的声音被听见,让被抹去的名字重新书写。”

风起云涌,白鹰掠过山川河流,铃音穿越时空。

它说:

你还欠着债。

你不能假装没听见。

下一井,已在脚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