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 刘禹锡(第1页)

刘禹锡(第1页)

刘禹锡

禹锡,字梦得,中山人。贞元九年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工文章。时王叔文得幸,禹锡与之交,尝称其有宰相器。朝廷大议,多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判度支、盐铁案,凭藉其势,多中伤人,御史窦群劾云:“挟邪乱政。”即日罢。宪宗立,叔文败,斥朗州司马。州接夜郎,俗信巫鬼,每祠,歌《竹枝》,鼓吹俄延,其声伧佇。禹锡谓屈原居沅湘间,作《九歌》,使楚人以迎送神,乃倚声作《竹枝辞》十篇,武陵人悉歌之。始,坐叔文贬者,虽赦不原。宰相哀其才且困,将澡用之,乃悉诏补远州刺史,谏官奏罢之。

【注释】

1中山:古中山国,在今河北唐县东北,为刘禹锡郡望,其真实籍贯当为河南洛阳。

2器:才干。

3大议:朝廷的重大决策。

4判度支、盐铁案:指掌管度支、盐铁事务。度支,中唐以后,为筹措军费,常特派大臣专判度支,称度支使,掌管天下租赋物产,岁计所出而支调之,故名。盐铁,中唐以后,设盐铁转运使,掌盐铁专卖之事,是重要的财政官员。

5御史:指侍御史,隶御史台台院,掌纠举百僚,推鞫狱讼,职权甚重。窦群:字丹列,贞元二十年(804)迁侍御史,与王叔文等不和,出为唐州刺史。传见本书卷四。

6朗州:州名,治所在今湖南常德。

7夜郎:古国名,主要在今贵州西部、北部,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与贵州交接地区,居民有夷、濮、羌、僰等,统称夜郎。

8《竹枝》:一种乐曲,源出巴歌,古时巴人于欢会时以竹枝击鼓,且歌且舞,故名。

9鼓吹:原指乐器合奏的鼓吹乐,这里指演奏。俄延:拖沓缓慢。

10伧佇(cāngng):形容边地语言音调与中原不同,发声粗重。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楚人。与楚王同姓,初得怀王信任,修明法度,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毁,放逐汉北。顷襄王时长期流放沅、湘,当地信巫好祀,其祀必作乐歌,鼓舞以乐诸神,屈原见其词鄙陋,因作《九歌》。

?《竹枝辞》十篇:据学者考证,刘禹锡在朗州作《竹枝词》两首,在夔(kui)州(今重庆奉节)作《竹枝词》九首。

?武陵:县名,治所在今湖南常德武陵区,时为朗州州治。

?宰相:据学者考证,此宰相当为李吉甫。

?澡:洗脱。

【译文】

刘禹锡,字梦得,中山人。贞元九年(793)考中进士,又考中博学宏词科,善于写文章。当时王叔文甚得皇帝宠信,刘禹锡跟他交游,王叔文曾称赞他有宰相的才能。朝廷里重要的事情,往往召引刘禹锡和柳宗元到皇宫中讨论商议。刘禹锡主管度支、盐铁的方案、政策,凭借着王叔文的势力,经常攻击别人,侍御史窦群弹劾他说:“裹挟奸邪紊乱朝政。”窦群当天就被罢免了。唐宪宗登基,王叔文失势,刘禹锡被贬斥为朗州司马。朗州接近夜郎,当地风俗迷信巫师鬼神,每次祭祀,都要唱《竹枝词》,演奏得很拖沓,歌声粗鄙重浊。刘禹锡说屈原当年被流放在沅水、湘水之间,就在民歌基础上创作《九歌》,让楚人来迎接欢送神灵,于是就依照当地人的曲调创作《竹枝辞》十篇,朗州人都来传唱它们。起初,因为王叔文而被贬谪的官员,即使遇到朝廷大赦也不原谅。宰相哀怜他们的才华和困境,想要洗脱他们的罪名任用他们,请求皇帝下诏让他们都补任偏远州郡的刺史,谏官上奏阻止了这个建议。

时久落魄,郁郁不自抑,其吐辞多讽托远意,感权臣而憾不释。久之,召还,欲任南省郎,而作《玄都观看花君子》诗,语讥忿,当路不喜,又谪守播州。中丞裴度言:“播,猿狖所宅,且其母年八十余,与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后由和州刺史入为主客郎中。至京后,游玄都咏诗,且言:“始谪十年还辇下,道士种桃,其盛若霞。又十四年而来,无复一存,唯兔葵、燕麦动摇春风耳。”权近闻者,益薄其行。裴度荐为翰林学士,俄分司东都,迁太子宾客。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

【注释】

1南省:尚书省的别称,唐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大内之南,而尚书省更在中书、门下二省之南,故称南省。

2《玄都观看花君子》:原诗题为《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其诗云:“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诗意谓路上行人很多,尘土拂面,都说是看桃花回来。那千棵桃树种在玄都观里,都是我被贬谪离京之后所栽种的。本是感慨自己返京,变化很大,但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朝廷里的官员如新栽的桃树一样都是新进的权贵。玄都观,道观名,位于唐长安城崇业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