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铃如期而响。
但这一次,不止一声。
从云音村开始,铃声如涟漪般扩散,经由地忆体网络传导至每一个驿站,最终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场绵延不绝的合奏。持续时间正好四分三十三秒??与那卷空白磁带的长度完全一致。
医学界称其为“集体听觉同步现象”,心理学家称之为“群体共感爆发”,唯有村民们知道真相。
那天之后,越来越多的孩子展现出特殊听觉天赋。他们能分辨雨滴落在不同叶片上的音高差异,能听见种子破土时的细微裂响,甚至能在陌生人开口前,预知对方的情绪走向。
林晚收养了一个这样的小女孩,名叫小满。她在出生当天就睁着眼睛笑了,据说是因为听见了“厨房里有人唱歌”。
“奶奶,”某天傍晚,小满趴在院子里的石桌上问,“为什么大家都说你是世界上最会听的人?”
林晚正在晾晒新采的铃兰花,闻言停下动作。
“因为我学会了不去打断。”她说,“也不急于回答。真正的倾听,是让对方感觉到,他们的声音很重要,哪怕全世界都不在乎。”
小满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忽然耳朵一动:“嘘??有人在叫你。”
林晚一怔。
风静止,花不动,天地间一片安宁。
可她确实听见了。
不是通过耳朵,而是通过心跳。
那声音熟悉得让她眼眶发热。
“林晚。”
很轻,像风吹过琴弦。
“我把酒带来了。”
她猛地抬头,望向厨房方向。
窗台上,一瓶琥珀色的清酒静静立着,标签手写:“南极冰酿?纪念日特调”。瓶身微润,像是刚从冷库里取出不久。
她一步步走过去,指尖触到瓶身的刹那,一股暖意顺着手臂蔓延至胸口。
这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温度。
这是回应。
是跨越生死、维度与时间的信任证明。
她抱着酒回到庭院,打开封口,倒入两只瓷杯。一杯放在自己面前,另一杯,轻轻推至对面空椅之上。
小满坐在角落,眨着眼睛问:“奶奶,你在等谁?”
林晚望着远方渐渐暗下的天空,唇角扬起一抹温柔笑意。
“等一个总会回家的人。”
夜色渐浓,星光洒落如尘。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微风拂过,吹动桌上的餐巾纸一角,上面油渍斑驳,隐约可见几个模糊字迹:
>“趁热吃。”
与此同时,TR-CLUB全球数据库自动更新了一条匿名提交记录,来源未知,加密层级极高,内容仅有一句话:
>“桥梁已建成。
>我们,终将彼此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