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天唐锦绣 > 第二二零三章 泰西封城(第3页)

第二二零三章 泰西封城(第3页)

整整三个时辰,无人能移步,无人愿移步。

直到夜幕降临,月光斜照入窟,壁画上的光河忽然转向,凝聚成一行浮空文字:

**“你们终于听见了。”**

次日,消息传遍天下。

百姓奔走相告,称“静娘显灵”,纷纷前往敦煌朝圣。官府欲限流,却见朝拜者皆安静肃穆,不喧哗,不争抢,只默默伫立画前,或流泪,或微笑,或喃喃低语,仿佛在与故人对话。

铃师得知此事,未发一言,只命人将静音堂后山那幅未完成的画卷取下,送往敦煌,置于第231窟入口处。

画旁题字依旧:

**“钟不在塔,音不在谱,而在一念肯听之间。”**

***

又过两年,天下大治,非因法令严明,实因人心渐通。

边镇老兵与昔日敌军后人合办“和声社”,用战鼓与羌笛合奏和平之曲;江南富商捐资建“哑园”,专收失语儿童,教他们以画、舞、乐表达自我;就连宫中嫔妃,也开始秘密组织“夜铃会”,每晚熄灯后互传梦铃,倾诉深宫寂寞与思念。

铃师年事已高,白发如雪,却仍每日晨起抚琴,教新来的孩童辨识风声、雨声、心跳声。

一日,阿禾跑来问她:“婆婆,现在人人都能说话了,梦铃还会继续传下去吗?”

铃师笑着摸她的头:“当然会。因为总有新的痛苦,新的思念,新的故事需要被听见。梦铃不死,因为它本就不属于某个人,某个时代??它属于每一个不敢说、说不出、yet想被听见的灵魂。”

阿禾似懂非懂,忽又问:“那伊刹利爷爷呢?他还听得见吗?”

铃师望向远方,秦岭云雾缭绕,仿佛藏着万千回声。

“他一直都在听。”她轻声道,“而且,他从未停止在回应。”

就在这时,山下传来一阵清亮的哨声。

是麦秆做的,调子歪斜,却是伊刹利当年记录的第一段心音。吹哨的孩子并不知道它的来历,只是觉得这曲子让他想起母亲的笑容。

铃师闭目,嘴角微扬。

她知道,那不是结束。

那是循环的开始。

是声音的轮回,是记忆的重生,是无数普通人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这个世界:

**我们在这里,我们曾痛过,但我们还在唱。**

风起了。

穿过山谷,掠过江河,拂过城郭与荒村,带着铃声、歌声、哭声、笑声,奔向更远的远方。

而在某户人家的枕下,一枚梦铃静静躺着,等待下一个子时的到来。

等待下一个灵魂,睁开耳朵,听见自己。

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