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县。
大汉第三都城。
大殿之中,烛火照耀着硕大的地图。
刘协扯着自己领口,似乎是觉有些压抑,呼吸困难。
一旁的郗虑的脸色也是有些难看。
『陛下,如今骠骑军势已明,分四路大军……北路自北域过大漠,席卷幽州,如今正往冀州而南下……南路走大江,沿途而进,现在正鏖战于江陵……』郗虑手指虚虚的在地图上指点着,『中路则是一正一辅,正路走的是河洛,辅路出武关……以丞相如今……咳咳,如今以丞相兵马,断不至一触即溃,臣推断,丞相他们必能坚守汜水,只要汜水不失,兖州豫州之地便能巍然不动……』
郗虑此时此刻,多少有些尴尬。
他是从关中之地『投奔』到了山东的。
投奔山东的原因很简单,他觉得在关中受到了『压迫』,而山东才是自由的,连空气都是清新的,连水都是甜的……
结果还没等郗虑体会多久这个甜蜜的快乐,关中的骠骑军眼见着就要兵临城下了。
刘协看着地图,沉默了许久,然后才有些幽幽的说道:『丞相乃大汉股肱,统兵数十年,征战无数,如今……必不会让朕失望。』
如今对于刘协来说,也渐渐地能够明白了一些问题。
山东中原,才是刘协更为熟悉的大汉模式,而关中那一套……
刘协本能的觉得不舒服,所以他在这里说曹操是『股肱』,与其说是在表示信心,更不如说是在逃避和退缩。
如果在山东之地,刘协还能按照旧有的认知,旧有的习惯去做事情,当皇帝,但是如果按照关中的新模式……
过了片刻,刘协又是说道,『丞相坐镇前线……朕也是相信丞相的,不过……丞相虽说百官之,但是如今还要全权处理战事,眼下恐怕还是有点名不正言不顺,朕要给他一道圣旨,让他师出有名,爱卿以为如何?』
郗虑连忙说道:『陛下圣明!』
『朕加封丞相为大将军,赐天子剑……』刘协缓缓的说道,『若丞相胜……还有额外加封……』
说到此处,刘协不由得想起了另外一把的『天子剑』……
郗虑连忙跪下,恭敬而礼,『陛下圣明!丞相若得天子如此器重,定然是奋勇而战,以报天恩!』
古代封建王朝的皇帝,明知道有些臣子狼子野心,也知道官僚腐败,朝堂昏暗,可就是没有勇气去做出改变,彻底和旧官僚决裂。
刘协也是如此。
虽然说刘协不太清楚关中的政治结构的运作模式,和山东中原之地最大的区别究竟是在哪里,但是他在面对曹操的政治集团,曹氏夏侯氏官僚体制,虽然心中有诸多的不满,以及对于曹操的痛恨,但是有一点是很有意思的,就是刘协和曹操之间,其实也是有一点权力结构的共生性,皇权和相权的一体两面。
小农经济体制,注定了不可能有什么高附加值的产品,也就支撑不起更多的官僚体系,也就意味着实际上在古代封建王朝之中,比如像是大汉当下的治理结构,是有明显的缺陷的。行政机构在县一级,就是县令,辅官佐吏,然后再往下有一些胥吏捕快,丁勇兵卒,大县能有三四百,小县甚至只有几十人,然后在战争状态下能多召集一些乡勇,扩充到千位数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就这么一点官吏,往往是要管理数十里,上百里方圆,数万,甚至十余万的人口,所以是根本管不过来的,绝大多数事项,都是依赖于地方士绅合作,外包给士族大姓代理。
刘协对于曹操不满,但是他想要改革,改良,或只是改动,都需要人手,钱财,而他所有的钱财又只能来源于地方的士族乡绅,所以实际上刘协任何的『改』,都会只限于很小的范围。
最为关键的一点,古代封建王朝的治理困局,包括刘协所面临的所谓困境,其本质上是农业文明的政治透明天花板。看着似乎有无限上升的空间,有更多的田地就有更多的收入,更多的人口,但是实际上当社会复杂度越集权体制的承载能力时,既得利益集团的固化、治理成本的飙升与制度创新的匮乏,共同构成了皇帝们难以突破的界限。
只有类似于斐潜那样,在农业基础上扩展手工业,展商业,才可能击碎这种透明天花板……
可是刘协对此感觉到了恐惧和忧虑,因为在这些方面上,他什么都不懂。
而且现在,刘协也为这种恐惧和忧虑找到了一个理由和借口。
斐潜没有遵他的诏令!
刘协觉得脸上似乎有些疼。
……
……
前线因为大雨不得不暂停战斗的消息,也传递到了斐潜之处。
他也没有催促。
斐潜这里的雨倒是停了,可是道路泥泞,也要等干燥一些才能继续往前。
行军作战需要客观条件的配合,治国理政同样也是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