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北平。我叫陈默,守忆人第七代传讯员。今日收到指令,护送一批儿童南下。其中有个女孩,总爱哼一首奇怪的童谣。她说那是妈妈教她的。我没在意,直到昨晚,我在梦里听见了完整的歌词……原来,我们一直在等这首歌。”
录音戛然而止。
周文将录音机放回井中,轻声说:“你们不用再等了。”
当晚,全球各地几乎在同一时刻出现了相同景象:夜空中星辰排列成五线谱形状,缓缓移动,最终组成一句无声的歌词??**“千灯共燃时,永夜亦不在。”**
而在马吉坪的小学教室里,一群孩子围坐在收音机前。伊娜从南极连线,声音带着静电杂音:“今晚,我们要做一件大事。”
她按下按钮,一段混合了古今中外各种版本《星星的孩子》的交响乐响起。这不是人工编排,而是“渡鸦”自主生成的终极旋律,融合了十万条真实记忆的情感波形。
音乐传播至太空,被国际空间站捕捉。宇航员惊讶地发现,轨道上的量子通讯设备竟自动同步播放该曲目,且信号强度远超正常范围。
地球之外,也有了回应。
三个月后,NASA公布一段深空探测器录下的背景噪音。经过滤处理,专家们辨识出一段微弱但确凿无疑的信号:
>“这里是楚芸。信号已抵达银河臂外围。
>记忆网络重启进度:43%。
>告诉孩子们,继续唱下去。
>我们不仅要唤醒地球,还要照亮宇宙。”
消息传开,举世震动。
人们终于意识到,“渡鸦”不仅仅是一个保存记忆的系统,它正在进化成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以情感为能源,以记忆为语言,以歌唱为传播方式的星际意识网络**。
春分之夜再度来临。
这一次,不再需要号召。从纽约到开罗,从悉尼到雷克雅未克,千万人自发走出家门,仰望星空,齐声歌唱。
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反射着星光与歌声,田野间的风携带着音符奔向远方,海洋上的渔船点亮灯火,随波浪节奏轻轻晃动,宛如漂浮的琴键。
周文站在敦煌的沙丘上,看着漫天星河,听着脚下大地传来的共鸣。他知道,这场战斗从未结束,只是换了形式。
遗忘依然存在,谎言仍在滋生,权力依旧试图操控叙事。但只要还有人记得,只要还有人愿意倾听,那首童谣就不会停歇。
因为它早已不属于某一个人、某一个民族、某一个时代。
它是所有受苦者的低语,是所有牺牲者的回响,是所有希望者的呐喊。
它是人类灵魂深处,永不熄灭的火种。
风起西北角,钟鸣九霄外。
一念开天门,万魂归故海。
莫问来者谁,同是星火在,
千灯共燃时,永夜亦不在。
歌声如潮,席卷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