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晋末长剑 > 第八十六章 逼王(第2页)

第八十六章 逼王(第2页)

二人遂一前一后回家。

走路的时候,桓冲还在反复咀嚼刚才那几句话,快到小院时,仿佛一道惊雷般,他想通了!

谢安石是说他虽然“发于南海”,然后又不得不“飞于北海”,但“非梧桐不止”,再结合他说的“青山在眼”,那么意思呼之欲出了:他只愿投靠太子,只有太子值得他投靠。

这人真是狂!

桓冲悻悻想着,然后又有些纠结,到底要不要原话告诉公呢?平心而论,这段时间他和谢安石相处愉快,交情也不错,不能那么坑他。但公问起来,又该怎么说呢?好难啊。

不过,谢安石既然敢当着他的面这么说,显然是不怎么在乎的………………

一夜无话。

第二天起来后,谢安又来到了睢阳渠畔,仔细打量两岸风物。

桓冲打着哈欠,问道:“安石,你是不是在看宿麦长势?”

他昨晚没睡好,辗转反侧许久,后半夜才迷糊了过去,这会还有点困。

“宿麦青黄,岁岁如是。田畴盈缩,代代不同。这些原本都是谢氏的田地,多年前就已分给流民百姓了。”说话间,谢安扶起一株倒伏的麦穗,又道:“吾所观者,非穗实之丰歉,乃风过麦浪时??孰伏?孰起?孰化尘泥?”

说到这里,他看向桓冲,问道:“幼子,近日我听到许多怨言。公回来后,找他的人不少。便是陈郡谢氏,听闻要清理泰始以来田籍后,亦牢骚满腹,你??好自为之。”

说完,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走吧,今日便回陈县。

桓冲欲言又止,最后点了点头。

******

二人回到陈县时,太子正在睢阳渠两岸巡视。

当年邵勋安置的老一代流民大多已经故去,但“陈公”的事迹依然在远近传扬着。

听说“陈公”的嫡长子过来了,陈县百姓纷纷过来围观,让邵瑾大受震撼。

“我父收拢安置流民已逾三十年,不意遗泽仍在。”他感慨道。

“殿下,禁军数次于陈郡募兵,忠勇之处,世所难寻。”督护垣喜在一旁说道:“今殿下于天下诸州度田,分田百姓皆感恩戴德。长此以往,不但府库丰盈,便是发民成军,咸愿为殿下死战矣。”

邵瑾缓缓点头,他已经见识过这类事情了。

之前在颍川度田,清理出来部分空地,他优先给了左骁骑卫府兵、左金吾卫府兵余丁。一时间,两卫数万家欢声雷动,即便没分到地的人也高兴不已,因为看到了希望。

这其实就是父亲派他来度田的目的之一,即施恩,父亲确实是在一步步为他铺路。

不远处的河面上出现了一支船队。

邵瑾放眼望去,大概有十余艘的样子,皆满载,吃水甚深。

“五六月间,就数南下的船只最多。商徒满载北货,迤逦南行。”度支参军鲁尚轻声介绍道:“到七八月间,度支中郎将府南下的船队会大增,多驶往淮南,准备收取秋粮。”

邵瑾这才想起淮南安置了不少民屯,遍布七郡,遂问道:“淮南民屯当有四万余户,而今如何了?”

“回殿下,而今多能自食其力。”鲁尚说道:“但天子有诏,数年内不得编为民户,尚需移风易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