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 > 567 战三杰第四把钥匙的沉默革命(第1页)

567 战三杰第四把钥匙的沉默革命(第1页)

哄大人可能有点小困难,但是哄小孩可是我们李老师的拿手好戏。

他这么一问,孩子们的兴致算是彻底被勾起来了。

平日说起三位作曲家,离不开繁杂的曲目讲解和练琴。

对于大多数孩子,三位作曲家。。。

深夜十一点,城市已沉入惯常的静谧。可在这座南方小城的一间出租屋里,灯光依旧亮着。陈燕秋盘腿坐在地板上,面前摊开一摞泛黄的信纸,那是她母亲年轻时写给父亲的情书,字迹清秀却带着几分拘谨。她轻轻摩挲着其中一页,仿佛能触到那个年代未曾说出口的温柔。

“你说得对。”母亲不知何时站在门口,手里端着一杯热牛奶,“我以前总觉得,音乐是奢侈的东西,是我们这种人家负担不起的梦想。可你看现在??”她指了指手机屏幕上正播放的《千万个第一个音符》短片,“连养老院的老人都在打拍子,连病床上的孩子都在‘弹琴’……这哪还是梦?这是真的在发生。”

陈燕秋抬头看她,眼眶微红:“所以你愿意学了?”

“不是愿意,是必须。”母亲坐下来,将牛奶递给她,“我不想再做一个只会说‘别吵了’的大人。我想知道,当我女儿小时候练琴到凌晨,她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那一晚,母女俩一直练到十二点半。母亲的手指僵硬,节奏不准,甚至一度因为按错键而懊恼得差点放弃。但每当她想要停下,陈燕秋就轻轻握住她的手,像小时候母亲牵她上学那样,带着她重新开始。

“你知道吗?”陈燕秋忽然说,“X老板走之前,给我发过一条消息。他说:‘教育不是把水灌满桶,而是点燃一把火。’我当时不懂,现在明白了??有些人一辈子都没被点燃过,不是他们不想,是没人肯蹲下来,给他们一根火柴。”

母亲没说话,只是默默又试了一遍C大调音阶。这一次,七个音完整地响了起来,虽然慢,却坚定。

***

与此同时,在北方一座工业老城的社区活动中心,卢瀚文正调试着一架二手电钢琴。这里即将成为“回声计划”的第十四个线下倾听站,由当地街道办与音籽社联合运营。墙面刷成了温暖的米黄色,角落摆着几把软垫椅子和一台录音笔,墙上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刻着一句话:“你可以不说,也可以一直说。”

负责接待的第一位来访者是个十五岁的男孩,名叫周志远。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低着头走进来,全程不看任何人的眼睛。

“他是我班上的学生。”陪同前来的班主任小声解释,“成绩一直很好,但这学期突然变得沉默,作业本上开始出现一些奇怪的涂鸦??全是五线谱,但他根本不会乐器。”

卢瀚文点点头,请老师先离开,然后轻声问男孩:“你喜欢音乐?”

男孩摇头,又点头,最后从书包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推到他面前。那是一首未完成的旋律草稿,没有标题,只有潦草标注的节拍和音高。

“我自己哼出来的。”他的声音几乎听不见,“每天晚上睡觉前,脑子里就会响起这些声音。我不敢闭眼,怕它们停不下来。”

卢瀚文仔细看了许久,忽然笑了:“这不是病,是你大脑在自动作曲。”

男孩猛地抬头。

“你有没有试过把它录下来?”卢瀚文打开手机里的音频软件,“哪怕只是用嘴巴哼一遍也好。”

男孩犹豫了几秒,终于张嘴,一段断续却极具律动感的旋律流淌而出。卢瀚文迅速记下主干音,反手就在键盘上弹了一遍变奏版。

“听出来了吗?”他转头看着男孩,“这段旋律里有两个对抗的主题??一个是压抑的低音线条,一个是拼命往上冲的高音跳跃。你在挣扎,但你也一直在反抗。”

男孩的眼泪毫无预兆地砸了下来。

那一夜,他们合作完成了这首名为《失眠者的协奏曲》的小样。临走时,男孩第一次主动伸出手:“我能……下次再来吗?”

“当然可以。”卢瀚文用力握住他,“而且下次,我们试试加鼓点。”

***

与此同时,苗恒瑞回到了湘西老家的一个土家族村落。这里的学校刚纳入“每日十五分钟声音表达课”试点名单,但他发现,孩子们面对打击乐器时显得格外拘谨??不是不会玩,而是害怕出错。

“我们这儿有个说法,”村小校长苦笑着告诉他,“响动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惹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