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渡河
(ps:前文记忆有误,更正为密苏里河。)
贾芝的动作很快,前后不过三天时间,就将所有部落首领都叫来了。期间还将北部省正规军主力第三师调到了密苏里河沿岸,做好了随时渡河的准备。关于联合防御的协议,各部落首领纷纷赞同,协议签署之后,贾芝宣布北约正式成立。
历史上强调师出有名那不是乱讲的,有一个对天下人都能交代的过去的出兵理由,那可太重要了。
这个理由并非讲给对手听的,而是讲给自己人听的。有个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出兵名义,对士气是有加成的。
士气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真的会影响战争的走向。
加入联盟的土著,各自带来了军队,组成了大约一万人的土著联军。
贾芝本不愿意用土著军队,既然他们主动请战并要求做先锋,也只好点头答应,以免伤了感情。
各部互不统属,导致贾芝还要时间,将各部编成三个火枪旅,并派去军官负责协助指挥。
如此一来,前后耽搁了十日的工夫。因为土著军队的加入,贾芝顺势改变了渡河地点,想要给土著军队上上课。
为此,又推迟了五天的时间,时间已经来到十二月初一。
渡河地点特意选在河流南北走向后的一处,对面是一个美国人居住的小城市。
发现对岸来了土著的军队后,当地的民兵纷纷行动起来,数千民兵在河边构筑阵地,准备迎头痛击。
身着黄色衣的土著士兵在路边宿营,眼神复杂的看着身穿土黄色呢子大衣的东华国正规军行军,六匹马拖着一门大炮,足足二十四门,将队伍拖的老长。土著也不知道这行军队伍有多少,就是觉得这些东华士兵真的不一样。
要说东华国给土著带来了什么,每个土著的心里都很清楚。衣食住行,全方位的发生了变化,并且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东华人没来的时候,土著士兵披着兽皮那是常态,现在穿上了厚厚的衣和鞋。吃的变化也很大,各色烹饪方式,各色调料,可以说彻底的改变了土著的生活方式。更大的变化还是生活方式,以往的游牧形态结束了,土著也要会种地。不是所有的土著都接受了变化,更多的土著选择了离开,这一离开很多土著部落就消失了。
只要是人都愿意生活水平的提高,土著也不例外,所以才心情复杂。他们曾经是这片土地的主宰,现在不是了。东华人占据的土地越来越大,土著则被迫架在东华人和白皮恶魔之间。
那些归顺早的土著,现在都有点看不出原来的样子,彻底的被打散了,融入东华国人中间。作为依附较晚的土著,他们要拿上武器,随着东华人打仗,争取河对岸一片适合耕作的土地。
因为铁路没有修到此地,第三师下车后,徒步行军五日才抵达河的西岸。
贾荃跟随大军行动,就是想亲眼看看美军的战斗力。贾荃无疑要失望了,望远镜中忙碌的敌军都是当地的民兵。
因为土著事故频出的关系,战斗准备过程并不顺利,腊月初五才做好一切进攻准备。
这时候对面的小城里的高层也发现了东华军队的身影,尤其是炮兵。对此,这个叫俾斯麦的小城市的负责人之一,当地的牧师林登、厄尔,决定只身过河来谈判。土著士兵抓住了牧师林登,想要打死他被第三师的士兵拦下了,并且把人送到了临时指挥部。
在这里,牧师林登见到了两个年轻的军官,他们坐在临时的打造的椅子上,身子靠着一张做工粗糙的桌子,手里夹着烟面带微笑的看过来。
林登在胸前画了个十字后,主动上前交涉。令林登意外的是,两个年轻军官都能听的懂英语,带来的翻译并没有发挥多少作用。
对面一个叫贾芝的军官递过来一份文书,上面写着东华国北部省与境内土著各部落达成的一份共同防御协议。
看完这份协议之后,牧师林登觉得天都塌了。下意识的反问一句:“这怎么可能?”
贾芝很客气的反问一句:“怎么不可能呢?在我们的眼睛里,他们跟我们是一模一样的人,都在这片大陆上生活,为了避免冲突,热爱和平的我们决定与他们签署和平协议。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么?”
牧师林登想喷都无从喷起,大概是没见过这么虚伪的人吧。大家都是来殖民抢地盘的,装什么高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