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种探索性的科研,无论是从科研角度出发,还是耗费精力……等诸多方向来看,都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成果。”
“我们的课题经费,课题周期,是有时效性的,这样一来,很容易让科研陷入困境。”
“而我今天提出来的转化医学,其实……起始点并非是临床,目标是临床,起始点是基础研究。”
“由基础出发,进行转化研究,探索用途……”
此话一出,顿时台下很多人的思维忽然豁然开朗起来。
今天来参加会议的不少都是学校的老师。
大家很多都是从事基础研究的。
而基础研究是枯燥乏味的,甚至是缺乏目标性的。
而临床研究呢?
是一件很难的周期长的工程。
而听见陈恭这个“转化医学”思维之后,顿时一个个思维似乎受到了启迪。
这一瞬间,台下安静如斯,只能听见不少中年男女手里拿着笔记本,刷刷刷的疯狂记录。
陈恭见状,并没有停下来。
因为他知道,刚才这一番话,和下面的科研工作者,形成了灵感的冲击。
此时此刻,就需要他不断加深这种冲击的力度。
想到这里,陈恭继续说道:
“这只是一半儿!”
“真正意义上的转化医学,同样也包括了临床到实验室的反馈。”
“所以,真正的转化医学就是倡导从实验室与临床研究的双向转化。
我们要做的,就是结合擅长的点,然后链接成合适的线条!”
“但是,我今天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临床和科研两个领域!
药物研究也同样是转化医学的重要内容,转化医学研究成果成为新药研发的引擎。
同样,也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生物制药界,以及医学科技规划与管理等领域……等等,都是有着独特作用的。”
听着陈恭的话,台下的学生们,还没有太多的感觉。
因为陈恭一上来,就提出来转化医学理论。
这吸引的是那些有科研经验和成果的专家和教授们。
他们此时被陈恭“转化医学”的这个思路在不断启迪。
陈恭继续说道:
“目前为止,不仅是我们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基础研究和临床问题的解决之间,已经完全脱节了!”
“这一点,我相信大家也看到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在解决人类健康问题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科研领域的人力、物力投入于问题解决之间,并不对应!”
“从2013年到2018年,这五年间,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花费了58亿用于基因治疗的研究,这项巨额投资,换来了40000篇科研论文。”
“但是!”
“要把这项技术运用到临床治疗,还有很长的距离!”
“同样,就肿瘤来说,分子机制研究进步很快,但实体瘤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并未得到明显提高,生存率的提高还主要依赖于肿瘤的早诊和早治。
如从1976年到2000年的25年间,肺癌的5年生存率仅提高25%(从12%提高到到15%),结肠癌提高28%(从50%到64%)。”
“……”
“也就是说,我们的研究,和临床之间,存在着一个篱笆,不,应该是一道鸿沟!”
“如何跨越,就是我们转化医学要讲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