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做医生,没必要太正常 > 第159章 这是我的荣幸(第5页)

第159章 这是我的荣幸(第5页)

你还要啥?

发表完论文之后,陈恭的重心也回到了临床中。

时间,过得倒也很快。

赵雷和秦学海两人可是累趴了。

可是……

这一圈转下来。

他们俩都傻眼了。

压根就没拿到钱。

两人显然都低估了这件事儿的影响力有多大。

眼看着日子一天天的逼近,他是真的头疼了。

该怎么办?

……

……

而此时。

英国伦敦。

作为四大医学期刊之一的《柳叶刀》,此时总部大楼内。

一张马蹄形的桌子旁,迎来的每周二、周四一次的例会。

这看似稀松平常的一次例会,却是全世界的医学科研界都想一探究竟的。

聚在这里的编辑们,正在就30余篇论文能否发表在《柳叶刀》或旗下期刊上展开讨论。

这些研究论文能走到这一阶段,已经是百里挑一的结果。

在每年投给《柳叶刀》的8500篇论文中,只有12%能够被遴选出来进入同行评议环节(即由同一领域的其他学者对论文进行学术评估),而最终被发表的论文仅占4%。

《柳叶刀》的全球审稿人数据库拥有多达15万名专家,合作的统计学家有260人,而每篇论文至少要经过这其中三位资深审稿人和一位统计学家的评估。

论文的研究假设、实验方法、研究成果和结论都会以五分制打分,之后才会进入候选名单。

在参加选稿会的讨论之前,《柳叶刀》的编辑们都会通读每篇论文,并在电子审稿系统中添加自己的评论。

在今天的选稿会上,编辑们讨论了包括“胎儿畸形、乳腺癌存活率、孕期吸烟、艾滋病毒、结肠息肉及在工作场所配备跑步机的益处”在内的种种话题,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讨论也异常热烈。

而今天,此时的会议室内,却迎来了一次罕见的安静。

“全票通过?”

“通过!”

“必须通过,这一篇文章很不错,转化医学,难以置信,这科研思维,我相信会让世界震惊的。”

“没错,抛开转化医学不说,这一篇文章的含金量真的很高,因为三羧基循环到临床的过程中,很多年了一直迟迟没有很好的进度,而这一篇文章很有价值!”

“你错了,这课题虽然很优秀,但是只是转化医学的个例,这个研究,会改变世界的格局的。”

“这是对于医学研究领域一次前所未有的革新,美国之前宣称他们的科研投入全球第一,可事实证明,他对美国老百姓的健康事业,并没有什么贡献,反倒是加剧了医药公司的利润比,这不是医学,这是生意!”

……

一般来说,为了一篇论文,会议室会分成两派,大家进行辩证思考。

而现在呢?

几乎所有人,都对这一篇论文表现出了足够的热情。

《柳叶刀》的主编,理查德霍顿。

此时看着现场的情况,问了句:“大家觉得,这一篇文章怎么样?”

“很优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