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京都竹枝词-首联》得硕亭。诗
地安门外赏荷时,数里红莲映碧池。
沿儿街以香街为界,往东的三分之一叫沿儿斜街[今烟袋斜街],剩余的西北走向这段儿,才叫沿儿街[今鸦儿胡同]。
沿儿街临湖而建,风景优美,静匿恬淡。小街上人流稀少,公子小姐随意地在街道上看景、徜徉,脚下是一片的轻盈。
而与之相交的香街,却是人满为患。
赶集的人们拥挤在繁闹的香街,绚烂的夕阳普洒在这遍眼都是的青瓦红墙之间,那突兀横出的飞檐,那高高飘扬的商铺招牌旗帜,那粼粼而来的车马,那川流不息的行人,那一张张恬淡惬意的笑脸,无一不显示出大元民众对于泱泱盛世的自得其乐。
这片海,最窄的地方与香街交合在一起,这个点就是“赤阑桥”。
赤阑桥的两头,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从事着各种活动。大桥北端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红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赤阑桥上,是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还有推独轮车的……
友乾从“烤肉季”搬了条长板凳来,用袖子给清婉擦了擦,便和清婉坐在一起,看着这满街的人群。
清婉问:“这都快黑天了,为何这里的人却像刚刚上市?”
友乾说:“因为这香街,只准摆夜市。”
“哦,这样呀~”清婉把目光先投向了海的南岸。
湖水已融化,那满眼的青色,与周围的碧水、高杨相融。桥下水波粼粼,金光闪闪;桥的周围,古宅相拥,古韵悠然;隐于浓荫中的王府、寺庙及屋顶的飞檐依稀可见。
桥的近处,若不看桥上的人流,真是一派清雅与幽静。别看赤阑桥的桥体不大,却是海子的点睛之笔,那叫“动人春色不须多,浓绿万枝一点红”。
西望小桥流水人家,远山青幽,天边烟波浩淼,视野深阔,可又是一番情趣,著名的“阑桥观山”和“海水倒流”就在这儿。
见清婉看得出神,友乾问:“看什么呢?”
“看荷花。”
“哪有荷花?”
“可以想象嘛!”
“怎么,寻回了幼时的记忆……”
“幼时?”
“是啊!”友乾笑了笑,“怎么,小时候的事儿,你不记得了?”
“小时候,我来过这里?”
友乾大笑,“岂止是来过,你家就在这儿住呀……呶,”友乾一指桥那边,“就住那‘北官坊’。”
清婉惊奇道:“北官坊?我小时候家住这儿?”
友乾说:“北官坊可是块风水宝地,当官的都住这儿。”
清婉道:“怎么我一点儿印象都没有了呢?”
友乾说:“呵,那时候的你,只知道哭,哪还记得住其他?!”
【二】《京都竹枝词-尾联》得硕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