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和杨贵妃在沉香亭下设宴,四川道专使进贡给贵妃的荔枝正好送到,乘酒兴,贵妃在翠盘上演“霓裳羽衣舞”。
《霓裳羽衣曲》是唐明皇的得意之作,舞蹈是由杨贵妃亲自编排的。两人也算是知音夫妻,才子配才女,可谓珠联璧合。
细腻优美的《霓裳羽衣曲》仙乐奏起,扮演杨贵妃的巧儿带着“宫女”出场了。
她们载歌载舞,一个个宛如仙女下凡,台下的眼睛都看直了。
尤其是旋转在舞台中央的“杨玉环”,她裙色如虹,身上披的丝帔如飞云流霞,佩着黄金装嵌璎珞珠串,响声泠泠,清脆悦耳;秀发梳成双鬟,头上饰金嵌的珠花,舞姿轻盈柔美,进退飘忽,长袖翩翩似弱柳扶风,裙裾轻曳像缭绕流云,饰羽毛的舞装随双臂挥动,如鸾凤展翅。
呵,这个王巧儿,为了艺术也是拼了。
这可是十冬腊月,她竟穿了一件轻如雾谷、薄如蝉翼的罗衫。亏着好,今冬不算冷,要不然,她如何受得了?
这一切,可把坐在琴师旁边的陈桕给心疼坏了。他恨不得脱掉自己的大氅上去给她披上。于是乎,他就在那凳子上转来转去,屁股上像长了个尖儿似的。
巧儿正舞的欢,猛然瞥见了坐立不安的陈桕……她心里是一阵激动,呵,那迷人的眉目,那挑逗的小眼神,简直把陈桕当成了唐明皇。
陈桕看的正酣!
就听有人上台奏报:安禄山叛军已近长安,力劝明皇幸蜀避兵,以观后变……第二折戏结束。
【二】《雨霖铃》张祜。诗
雨霖铃夜却归秦,犹是张徽一曲新。
长说上皇垂泪教,月明南内更无人。
第三折的内容是:
明皇带着贵妃、杨国忠、高力士和太子,在郭子仪、李光弼扈从下离京西行,半途因乡里父老之请,太子带郭、李二将,统领三千人马回京,主理中原杀贼等国事。
明皇的军兵行至马嵬驿,兵士忽然掣剑嗔忿,不肯前行,右龙武将军陈玄礼报告军兵要“清除君侧奸邪”的意愿,明皇无奈,便任由兵士杀了杨国忠;但众军依然喧哗不进,陈玄礼又为兵士请求处死贵妃,以安军心。
明皇愤懑无奈,欲救无从,只得让高力士引贵妃到佛堂中缢死。明皇捡了贵妃的一条汗巾,哭着上马前行。
新剧在此处作了修改:
这队人马逃到了剑州桐梓县[遵义市辖县]的上亭,适逢大雨。
明皇闻雨霖銮铃与山相应,长于音乐的他,采其声为乐曲,命名“雨霖铃曲”,以寄恨焉。令跟随而来的善吹筚篥的梨园弟子张野狐吹奏此曲……这是在为第四折新加的《雨霖铃》做铺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