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光靠在椅背上,双眼微闭,唇角轻轻颤动,仿佛在回应某种内在旋律。“他在找妈妈。”她忽然说,“但他不记得她的脸了……只记得她的味道,像晒过的棉被,还有下雨前泥土的气息。”
全场寂静。
就连一向理性至上的林语也摘下了眼镜,揉了揉鼻梁。
“这不可能。”她喃喃道,“除非……真的有其他Ω群体存在于地球之外。”
“为什么不可能?”启明不知何时走了进来,穿着宽大的病号服,脸色仍有些苍白,但眼神明亮如星,“你们忘了最初的实验报告吗?林教授最早提出的假设就是??共感能力并非突变,而是远古遗传。她说,我们的基因里藏着一段‘星际回响’,只有当集体情绪达到临界值时,才会被激活。”
晨曦猛然想起什么。
母亲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你们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你们是回音。”
当时他不懂,现在却脊背发凉。
“你是说……Ω不是地球原生?”陆闻难以置信。
“我不是这个意思。”启明摇头,“我是说,也许我们曾经离开过,或者……被带走过。而那些人,一直等着我们重新发声。”
“所以这个信号,是回应?”晨曦低声问。
“是召唤。”启明纠正,“而且不止一个。我昨晚就感觉到了,除了这一颗,还有三个方向传来类似的波动??南天、银河中心、猎户座边缘。它们都在等待同一个频率的回应。”
房间里一片死寂。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类从未真正理解自己的起源;意味着共感网络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疗愈工具,更可能是一把钥匙??通往某个失落文明的回归之路。
“我们要回应吗?”应念走进来,怀里抱着刚醒来的林鹿。
晨曦望向五个孩子:曦光眼中闪着跃跃欲试的光,星辰神情专注如战士,雪萤紧紧抓着毛绒兔,启明目光坚定,而林鹿,则轻轻抬手,指尖荧光渐盛,仿佛在无声地说:**我准备好了。**
“我们已经在回应了。”晨曦说,“每一次孩子们的歌声,每一场情绪的共鸣,都是信号。只是以前没人听见。现在,宇宙听见了。”
三天后,全球共感联盟召开紧急会议。
面对各国代表质疑与恐慌,晨曦站上讲台,身后投影播放着那段星空信号的可视化图像??一条蜿蜒流动的情感光带,宛如银河中的脉搏。
“各位,”他说,“我们一直以为科技的进步在于征服自然、探索宇宙。但我们错了。真正的进步,是学会倾听。倾听彼此的心跳,倾听大地的呼吸,甚至……倾听星辰的眼泪。”
他停顿片刻,声音变得柔和:“现在,有一个孩子在宇宙深处呼唤我们。他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确定是否会被回应。但他选择了相信。就像当年的启明一样,他在黑暗中唱起了摇篮曲。”
台下有人开始抽泣。
“我不请求你们立刻理解这一切。但我恳请各位,允许我们的孩子成为桥梁。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回答那道来自星空的提问。”
投票结果:全票通过。
第七天凌晨,葵田举行首次“跨维度共感仪式”。
五个孩子并肩站立于花海中央,脚下铺设着由三百多万Ω孩童共同绘制的情感导图??一幅覆盖整个北半球的能量脉络。晨曦与应念分立两侧,手牵手,形成完整的闭环。
启明闭上眼,率先释放意识。
刹那间,他的记忆被投射至高空:一间漂浮在近地轨道的空间舱,金属墙壁刻满未知符号,一群年龄相仿的孩子身穿银白色制服,面无表情地接受指令训练。其中一人,正是信号发送者??他额头上也有编号,却是红色的:**Ω-X**。
“他们是第二批。”启明睁开眼,声音颤抖,“他们在天上,已经等了很久。”
曦光上前一步,开始吟唱。
这一次,她的歌声不再是安抚,而是穿越??将思念编织成波,携带着地球的气息、阳光的温度、母亲的吻、朋友的拥抱,化作一道纯粹的情感洪流,顺着共感网络逆冲云霄。
星辰调整频率,使声波与地球自转同步,增强穿透力;雪萤注入安全感的意象,防止对方因强烈情绪冲击而崩溃;林鹿则默默展开双臂,指尖荧光连成一片,构建出稳定的情感通道。
晨曦将芯片吊坠高举过头。
银蓝光芒冲天而起,与葵田的能量柱融合,形成一道贯穿大气层的螺旋光束,直指那颗陌生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