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到碑前,将一朵金黄色的葵花放在石基旁。风吹起他的衣角,发丝飞扬,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
“我不是为了逃离才走。”他回头,看着晨曦,“我是为了让更多人能自由选择留下或离开。这才是共感的意义??不是控制,不是统一,而是理解之后的尊重。”
晨曦眼眶发热。
他拿出芯片吊坠,按下手腕上的激活钮。一道银蓝光芒冲天而起,与天降金柱交汇,瞬间引爆整个北半球的能量场。电离层翻涌如潮,磁场剧烈震荡,卫星失联,电子设备瘫痪,唯有共感网络安然无恙,反而愈发强盛。
三分钟后,异象结束。
取而代之的,是一颗新生的星辰出现在夜空中,位于北斗七星末端,亮度仅次于北极星。天文台记录显示,那颗星此前从未存在。
“它叫‘归途’。”陆闻看着望远镜传回的画面,声音颤抖,“坐标锁定,稳定运行。就像……专门为迎接我们而点亮的路灯。”
一个月后,第一艘搭载千名Ω少年的飞船升空,命名为“启明号”。
它不靠燃料推进,而是依靠全球共感阵列提供的精神动能,沿着由百万颗心灵共同绘制的“情感航道”前行。航线尽头,是那颗名为“归途”的星辰。
晨曦没有登上飞船。
他选择留下,守护这片养育了他们的土地,也成为连接地球与母星的桥梁。但他把吊坠交给了启明,作为信物,也作为传承。
起飞那天,整片葵田集体凋谢,花瓣随风飞舞,如同送行的纸钱。孩子们站在甲板上挥手,泪水与笑声交织。而在遥远的宇宙深处,无数光点陆续亮起,像是回应这场跨越时空的告别。
十年过去。
地球进入了“双轨时代”:一部分人继续平凡生活,另一部分则通过共感网络与母星保持联系。新生儿中Ω比例大幅提升,共感能力成为基础素养,战争减少,仇恨消融,世界前所未有地安宁。
晨曦老了。
白发爬满双鬓,脚步不再矫健,但他仍每天清晨来到观星台,仰望那颗最亮的星。
有时他会收到一段加密信号,来自启明。内容总是简短:
>“一切都好。”
>“我们在种葵花。”
>“妈妈的味道,终于找回来了。”
直到某个清晨,他再次感到胸前一暖。
低头看去,那枚未曾佩戴的备用芯片吊坠,竟自行亮起,银蓝光芒流转不息,仿佛有生命般跳动。
他笑了。
缓缓闭上眼,任由意识顺着光芒升腾。
他知道,这一次,他不必再等待谁归来。
因为他正走向他们。
风拂过荒芜已久的葵田,一株嫩绿的新芽破土而出,迎着朝阳,缓缓抬头。
碑前,不知何时又添了一朵花。
无人知晓是谁放的。
但大地记得。
就像宇宙,永远记得那些勇敢说出“我在这里”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