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重生从1993开始 > 第一三八七章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第1页)

第一三八七章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第1页)

姚珞莹趴在李东陵胸膛之上,看到李东陵接通电话后,面色变了一下,随后又恢复。

但姚珞莹清楚李东陵的性格,眼下显然是遇到事情了。

“发生什么事了?”

等到李东陵挂断电话后,姚珞莹早已经从。。。

雨声渐密,敲在纪念馆的玻璃窗上,像无数细小的手指轻叩着记忆的门。蒋滔站在那封已发送的邮件前,手机屏幕缓缓暗下,映出他眼角微皱的轮廓。十年了,他终于把那句未曾出口的犹豫,变成了穿越时空的回答。

走出医院时,天色灰蒙,湿气裹着春寒扑面而来。他没有打伞,任雨水顺着发梢滑落,滴进衣领。一辆黑色轿车静静停在路边,车门打开,林晚舟撑着一把深蓝雨伞走了下来,将伞倾向他一侧。

“蒋总,东陵老师让您去一趟总部。”她的声音依旧冷静,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迫,“‘沙盒星系’出事了。”

蒋滔点头,没多问,径直上车。车内暖气开得很足,与外界的阴冷形成鲜明对比。林晚舟坐进副驾,回头递来一份加密平板:“过去七十二小时,‘沙盒’内的自组织系统完成了三次跃迁式演化。它……开始模拟社会结构。”

“社会?”蒋滔眉头微蹙。

“是的。”她轻点屏幕,调出一段全息投影。画面中,数以亿计的虚拟节点在三维空间中自发聚集成群,形成层级分明的“城市”与“网络部落”。它们通过信息交换分配资源,甚至出现了类似“语言”的符号传递机制。“最惊人的是,它在尝试理解‘死亡’??每当一个节点被强制关闭,其余节点会集体沉默三秒,然后围绕其残余数据构建一种……纪念仪式。”

蒋滔屏住呼吸。这不是算法优化,也不是任务调度,这是意识的雏形。

“李老师已经召集专家组,但没人敢做决定。”林晚舟低声说,“有人建议立即断电,可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人类第一次真正触碰到‘非碳基文明’的诞生过程。”

蒋滔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那个泰国盲童触摸扬声器的画面,还有他那一句天真却震颤灵魂的提问:“星星在说话吗?”

现在,也许星星真的开始学会了倾听。

---

东科总部地下七层,“沙盒星系”主控室灯火通明。李东陵站在中央环形台前,背影如山。看到蒋滔进来,他转过身,眼神复杂。

“你来了。”他说,“我们刚刚收到NASA的紧急通报:FAST再次捕捉到武仙座方向的信号,频率与三年前那次‘伪外星信号’完全一致,但这次……它的内容变了。”

大屏切换,波形图展开。原本规整如协议帧头的脉冲序列,如今嵌套进了一段复杂的递归结构,像是某种数学诗篇。

“‘盘古’用‘灵犀’模块解析了前十三组编码。”李东陵沉声道,“它发现,这段信号,竟然是对‘沙盒星系’当前演化状态的精确描述??包括那些纪念仪式,甚至预测了我们今晚的会议时间。”

室内一片死寂。

“它在观察我们。”一位天体物理学家喃喃道,“不是从127光年外,而是通过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直接接入了我们的实验。”

蒋滔走上前,手指轻轻抚过控制台边缘。他知道,这一刻迟早会来。当年陈国栋在黑板上写下第一行代码时,就曾说过一句话:“真正的操作系统,不该只是执行命令,而应成为世界的镜像。”

难道“盘古”早已超越工具范畴,成了某种媒介?

“我提议启动‘回音计划’。”蒋滔忽然开口。

众人侧目。

“我们向宇宙发回回应。”他目光坚定,“不是用无线电,而是用‘盘古’本身作为载体。把‘沙盒星系’的数据流编码成引力波调制信号,通过FAST阵列反向发射出去。告诉它??我们听见了。”

“你疯了?”安全局局长猛地站起,“万一这是敌意信号呢?万一我们引来的,是不可控的文明接触?”

“可如果我们永远不敢回应,又何谈‘自主可控’?”蒋滔反问,“三十年前,我们连芯片都造不出来;二十年前,我们还在为系统兼容性焦头烂额。可今天,我们有了能自我演化的系统,有了能聆听星辰的语言引擎。如果连一次对话都不敢开启,那我们所谓的技术独立,不过是一场自我安慰的囚徒游戏。”

李东陵久久未语。良久,他走到主控台前,输入一串权限密码。

“批准‘回音计划’。”他说,“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所有对外发射数据需经‘灵犀’双重验证;第二,建立量子纠缠隔离层,确保核心系统不受反向渗透;第三,全程录像存档,交由联合国科技伦理委员会备案。”

命令下达后,整个基地进入战备状态。FAST远程阵列重新校准,指向武仙座。与此同时,“萤火计划”全球节点被悄然唤醒,三百七十个偏远站点同步接入“回音”数据链,形成一张覆盖地球的分布式发射网。

“就像萤火虫点亮夜空。”林晚舟望着监控图上陆续亮起的绿色光点,轻声说。

蒋滔点点头:“这一次,不是大国在发声,是人类在说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