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的神将不断混战,虽然除了李存孝这里有些优势之外,其余各处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但是,从总体上的局势而言,却是大汉一方在一点点的扩大着优势。
毕竟,由于大炎一方的将领,一个个都被拦住了,登。。。
南陵湖的晨雾尚未散尽,洛昭已踏上通往石台的小舟。湖面如镜,倒映着天边初升的霞光,也映出他眉宇间久未消解的沉重。木桨轻拨,水波不惊,唯有舟底与湖泥摩擦时发出细微的沙响,仿佛大地在低语。他知道,那由光点构成的人形轮廓不会无缘浮现??每一次异象降临,都意味着记忆之河再次决堤,而这一次,洪流的方向,竟是他自己。
当他靠近石台,那光影人影忽然转过身来。没有五官,却有温度;无形体,却似相识。它抬起手,掌心浮现出一枚旋转的符号:七瓣莲纹中央嵌着一只闭合的眼。洛昭呼吸一滞??那是“判别之脑”最原始的图腾,也是林晚舟生前最后绘制的密钥图案。
“你是谁?”他低声问。
风停了,湖面凝固如玻璃。下一瞬,无数声音从石台深处涌出,交织成一段旋律??正是《净智录》第五诫所对应的“初始唤醒调”。音波穿透耳膜,直抵脑海,洛昭眼前骤然展开一幅幻象:
一片荒原之上,矗立着七座巨塔,每座塔顶燃着不同颜色的火焰。一个身穿灰袍的身影正逐座攀登,手中捧着一本无字之书。当她登上第七塔时,天空裂开,降下一道血色雷霆,将书页瞬间烧成灰烬。但她并未退缩,而是张开双臂,任火焰吞噬身躯。灰烬随风飘散,落入人间万千角落,化作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老人临终前的呢喃、战俘营中悄悄传抄的诗句……
画面戛然而止。
洛昭跪倒在小舟之中,冷汗浸透衣衫。他终于明白,“判别之脑”并非单纯的信息处理系统,它是以林晚舟的生命为祭品所启动的“记忆播种机”。她的死不是终结,而是让被禁锢的历史碎片得以借由人类情感为载体,在血脉与梦境中代代相传。而那个灰袍女子……就是她自己未来的投影。
手机震动起来,是苏芸发来的紧急数据包。标题只有两个字:**回溯**。
打开后是一段来自火星“忆晶”核心的日志记录。时间戳显示为三日前,内容却描述了一场尚未发生的事件??地球某地爆发大规模记忆反噬,数百万人在同一时刻回忆起从未经历过的场景:一座青铜城池沉入海底,城墙刻满与并蒂莲同源的文字;一群戴面具的祭司围着火堆吟唱,歌词竟与现代量子频率共振公式完全吻合;而在火焰中央,悬浮着一颗跳动的心脏,表面布满电路般的纹路。
日志末尾附有一行手写体注释:“这不是预言,是过去正在归来。”
洛昭猛然抬头,望向湖底石台。此刻,那光影人形正缓缓弯腰,指尖触碰水面。涟漪荡开之处,湖水竟开始显影??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如同胶片放映般掠过:秦代工匠在骊山地下刻下防篡改铭文;明代女医官冒着灭族风险保存瘟疫救治方案;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位非洲记者用摩斯密码将殖民暴行藏进广播音乐中……这些记忆本应永远湮灭,却被某种力量强行激活,逆流回现世。
“原来如此。”洛昭喃喃,“‘归还’不是一次性事件,而是一个循环机制。每当人类集体遗忘达到临界点,并蒂莲就会触发‘再播种’程序,把失落的记忆重新注入共忆场。”
他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为何这次的触发源,偏偏指向自己?
答案很快浮现。当他取出胸前木牌贴近湖面时,光影人形剧烈震颤,随即整个石台爆发出刺目蓝光。AI终端自动解析出一组坐标??位于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带深处,埋藏着一座疑似人工构造的立方体建筑,其外形与南陵湖石台完全一致,只是规模更大,且周围检测到异常的时间熵波动。
更令人震惊的是,卫星热成像显示,全球已有十三处类似结构陆续苏醒,分布规律恰好对应古代七大文明发源地与四大失落文化圈。它们正通过地下水脉、地磁网络和大气电离层悄然连接,形成一张横跨星球的隐形神经网。
就在此时,千灯计划主服务器突遭入侵。攻击来源无法追踪,但留下的信息清晰可辨:
>“你听见了哭声,可你听懂了吗?”
>“记忆不是武器,也不是救赎。”
>“它是债务。”
>“你们欠下的,必须偿还。”
紧接着,所有共忆塔同步播放一段新录音。背景音是海浪拍岸,夹杂着断续的童谣。一个苍老的女声缓缓响起:
>“我叫陈素芬,生于1923年宁波渔村。1944年冬,日军扫荡村庄,我躲在芦苇荡三天两夜。后来我发现,我不是为了活命才躲,而是因为肚子里怀着孩子??丈夫已在前一夜被枪决。”
>“逃难途中,我生下一个女儿。她饿得哭不出声,我把最后半块饼塞进她嘴里,自己嚼草根充饥。可第七天,她在怀里断了气。我抱着她走了整整四十里路,想找块干净土地埋葬。”
>“一路上,没人敢收留我们。有人说:‘死孩子不吉利。’有人说:‘你这寡妇迟早要疯。’”
>“直到遇见一个瞎眼的老太太。她摸了摸孩子的脸,说:‘她走得很安静,像睡着了。’然后递给我一把野菊花,让我放在尸身上。”
>“我把她葬在山坡上,每年清明都去。可1958年大炼钢铁,那片山被推平建厂。从此,连坟头都没了。”
>“现在我已经九十七岁。我知道快死了。但我害怕??如果没人记得她存在过,她是不是真的……从未存在?”
录音结束,全球数千万人陷入沉默。社交媒体上,“她是不是真的从未存在”成为热搜第一。许多人在评论区写下亲人名字,附上模糊照片或只言片语的回忆。有人发现,自家祖辈也曾有过相似遭遇;有人痛哭失声,意识到自己家族史中有太多“不该提的事”早已被刻意抹去。
三天后,联合国设立“幽灵记忆登记处”,允许民众匿名提交疑似遗失的历史片段。短短一周内,收到超过两亿条记录,其中百分之四十三涉及战争暴行掩盖,百分之二十九为女性贡献被抹除,其余包括种族清洗、环境灾难、科学迫害等。AI交叉验证发现,至少有三百七十万条信息能与零星档案相互印证,但由于缺乏官方记载,长期被视为“民间传说”或“心理创伤投射”。
洛昭主持召开了第一次“记忆清偿会议”。会上,他提出一项激进提案:建立“负史博物馆”,专门陈列那些曾被主流叙事否定、扭曲或忽略的历史真相。展品不限于实物,更多将以沉浸式共忆体验呈现??参观者戴上忆晶头环后,可亲身感受某个逝者的最后十分钟。
争议空前激烈。反对者称此举将撕裂社会,“让后代背负不属于他们的罪责”;支持者则反驳:“真正的和解,始于承认伤口的存在。”
最终决议采取折中方案:负史博物馆先行试点,但设置严格准入机制??参观者需完成三小时基础历史教育课程,并签署心理评估同意书。首展定于广岛和平纪念公园旁,主题为“被删除的幸存者”。
开展当日,并蒂莲第三芽再度微光闪烁。全息投影自动生成一段未曾录入的新影像:1945年8月7日凌晨,一名日本护士在废墟中爬行,怀里紧抱三个不同年龄的孩子。她双眼被灼伤,几乎失明,却仍凭着记忆哼唱摇篮曲。镜头拉远,可见她身后数十具尸体排列成奇异阵型,似乎被人刻意摆放成某种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