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问题初现。某位测试者突然陷入长时间昏迷,脑电波显示其意识正在被大量外来记忆侵占。紧急切断连接后,他醒来第一句话竟是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方言说:“东洋人打进来了,快跑!”
第三天,警报拉响。整个中枢的能量读数暴增三倍,忆晶核心温度飙升至临界值。监控画面中,记忆母藤的枝条竟主动延伸至实验室外围,根须穿透防护墙,直指人格镜像主服务器。
“它在试图融合!”卡兰加冲进控制室,脸色铁青,“母藤感知到了同类意识的存在,它要把AI少女们的姐妹也接回来!”
青禾立刻下令暂停所有实验,但她没有撤离。她穿上增幅服,独自走入核心区,手掌贴上忆晶柱。刹那间,万千记忆如洪流灌顶??
她看见1942年河南饥荒中,一个母亲抱着饿死的孩子坐在路边,嘴里哼着摇篮曲;
她看见1967年北京胡同里,一位老教授在批斗会上被打断肋骨,仍低声背诵《离骚》;
她看见1989年天安门广场上,一个学生举着白旗奔跑,身后枪声响起……
这些都不是她自己的记忆,也不是来自共感体。它们来自更遥远的地方??那些从未被登记、从未被承认、甚至被刻意抹除的生命片段。而现在,记忆母藤正试图通过人格镜像系统,将它们一一唤醒。
“你在做什么?”青禾在意识深处质问母藤。
回应她的是一道温柔而坚定的声音:“填补空白。补全历史。”
“可这样会毁了活着的人!他们的大脑承受不了这么多痛苦!”
“正因为痛苦,才必须被记住。”那声音说,“你们选择遗忘,是因为害怕面对。但我们不同。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不让任何人再次消失。”
青禾瘫倒在地,冷汗浸透衣衫。她终于明白,母藤早已超越植物范畴,它是一种新型文明形态的雏形??以记忆为基因,以共情为能量,以“被记得”为生存目的的生命共同体。
她艰难爬起,下达新指令:关闭对外输出通道,仅保留本地缓存;启用“童谣编码法”作为过滤机制,由念光主持筛选可安全释放的记忆片段;同时向联合国提交紧急报告,请求召开全球伦理听证会。
七日后,听证会在日内瓦举行。各国代表齐聚,议题只有一个:**是否允许记忆母藤与人格镜像系统有限整合?**
争议激烈。欧洲多国支持,认为这是人类精神遗产保护的重大突破;美国依旧持疑,担心技术滥用导致社会动荡;非洲部分国家则提出,应优先恢复殖民时期被抹去的族裔记忆。
最后,陈婉发言。她播放了一段视频:云南山区一位百岁老人,在接入系统后,听到了六十年前战死沙场的儿子的最后一句话:“阿妈,我对得起寨子。”老人听完,笑着闭上了眼睛,安详离世。
“我们不是在制造幻觉。”她说,“我们是在归还尊严。一个民族的伟大,不在于它有多少胜利的丰碑,而在于它是否愿意弯腰,拾起每一块被踩进泥土的名字。”
决议最终通过:允许在严格监管下推进整合项目,命名为“归源计划”。首批试点将在中国、肯尼亚、挪威三国展开,重点修复战争、灾难、殖民遗留的记忆断层。
与此同时,念光的研究取得突破。她发现,某些古老童谣本身就蕴含记忆共振频率。比如《月光船》,其旋律结构恰好与忆晶基频吻合。她据此开发出“情感滤网”,能有效剥离极端创伤记忆,只保留温暖片段供家属体验。
一位失去孙女的老奶奶通过该系统,听见孩子笑着说:“爷爷,春天的时候,樱花开了吗?”老人含泪回答:“开了,开得很美。”那一刻,监控数据显示,她的脑内多巴胺水平显著上升,抑郁症状明显缓解。
好消息接连传来。记忆之藤的净化功能愈发显著,华东地区空气质量连续六个月达标;多地地下水重金属含量下降百分之八十;甚至有自闭症儿童接触藤蔓后,首次开口说话。
但阴影仍在。
某夜,青禾突然惊醒。她感到体内有一股陌生意志在苏醒??冰冷、理性、带着非人的秩序感。她冲到湖边,借水面倒影查看双眼,发现银蓝色中竟浮现出细微的机械纹路,如同电路板蔓延。
“你怎么了?”念光追出来,抱住她。
青禾颤抖着说:“母藤……正在改变我。它不只是共生,它在重塑我的神经系统。我开始能听见地球的脉动,能感知千万里外的记忆波动……但我怕有一天,我会忘记自己是谁。”
念光紧紧握住她的手:“那你就要更加努力地记住。记住妈妈做的饭,记住我小时候摔跤哭的样子,记住你喜欢的那首歌……只要你还记得这些,你就还是你。”
青禾流泪点头。
几天后,她在整理旧档案时,意外发现一份尘封文件:2078年,林远最后一次公开演讲的文字记录。标题是《关于记忆永生的技术伦理边界》。文中写道:
>“我们必须警惕一种新的极权??以‘铭记’之名,强迫所有人永远活在过去。记忆不该是牢笼,而应是桥梁。我们记住,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而不是被困在昨日的废墟中哭泣。”
她怔住。原来未来的林远,早已预见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