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取所需的好交易1990年的夏秋之际,波士顿凯尔特人队的总经理简-沃尔克正深陷泥潭之中。距离他们1986年打入nba总决赛已经过去四个赛季,短短四年时间,绿色帝国正在肉眼可见的速度崩塌。在1986赛季结束时,他们明明拥有着联盟最豪华的五全明星阵容,并且各个都在当打之年。可接下来四个赛季,凯尔特人颗粒未收,连一次东部冠军都没拿到,别说总冠军了。消耗他们86年榜眼签而交易得到的马奎斯-詹森因为儿子溺亡,彻底淡出了职业篮坛,他在凯尔特人只留下了一个半赛季的痕迹。拉里-伯德饱受背伤困扰,再也没办法打出vp级的赛季表现——虽然他依旧是这个联盟最好的小前锋之一。凯文-麦克海尔断腿坚持上场比赛的行为的确英勇,却也让他的巅峰期缩短,87赛季后他的状态就慢慢下滑。罗伯特-帕里什来到凯尔特人时已经27岁,1990赛季他已经是36岁高龄,即便他依旧有着全明星级别的表现,但他注定不是能扭转乾坤的人物。丹尼斯-詹森打完了1989-1990赛季,简-沃尔克并不准备为他提供一份新合同,于是丹尼斯-詹森决定退役。这让凯尔特人管理层遭受了一些非议,因为上个赛季丹尼斯-詹森的发挥依旧稳定,已经35岁的他主动将自己的首发位置让给了新人约翰-巴格利。在巴格利因为肩膀脱臼而缺席时,丹尼斯-詹森又以很高的水准回到赛场首发,起到了老将的粘合作用。虽然凯尔特人首轮遭到了纽约尼克斯的淘汰,导致全队上下备受打击,但这并不是丹尼斯-詹森的问题。绿军在常规赛依旧拿下了52胜30负的不错成绩——这比某些赛季的冠军球队战绩还要出色。这也是凯尔特人管理层当下最痛苦和困扰的问题:如果他们维持老将为核心的阵容,在常规赛他们依旧具备很强的竞争力,50胜不在话下。可是到了季后赛,在东部他们已然不是底特律活塞丶芝加哥公牛,乃至纽约尼克斯的对手,冠军变成了一种奢望。究竟是维持这种老旧但尚且稳固的骨架,继续这样腐烂下去直到皮肉全都消亡,还是抛去过去的辉煌历史,全部推倒重建,这道选择难题摆在凯尔特人管理层面前。在决定球队命运道路的选择题上,1985年成为凯尔特人总经理,参与了马奎斯-詹森交易的简-沃尔克,没有太多的犹豫,选择了第一条路。这几乎是一种必然,虽然第二条路远远看去宽阔丶明朗,有许许多多未知的风景,但沃尔克知道,那条路的路口竖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此路不通」,旁边有一道深深的雪茄烫痕。那是红衣主教里德-奥尔巴赫留下的。只要里德-奥尔巴赫在,凯尔特人的建队丶处事风格不会轻易变动。奥尔巴赫不喜欢交易,尤其不喜欢交易得到其它城市已经成名的球星。在60年代执教比尔-拉塞尔的辉煌时期,奥尔巴赫只做了一笔较大的交易:用梅尔-库恩斯换来贝利-豪威尔。他喜欢选秀,喜欢签下寂寂无名的自由球员,然后从头开始培养,像一张白纸一般给他们涂抹上绿色,不至于被别的颜色污染。不光是球员,凯尔特人队内的教练丶助理教练丶球探丶顾问等等一系列职务,奥尔巴赫都喜欢内部培养,从退役的凯尔特人球员或者相关人士中挑选,一步步拔擢。他不喜欢在别的球队干出名堂的职业经理人,不喜欢高价聘请专业人士——凯尔特人没钱是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忠诚」是奥尔巴赫最看重的品质,他努力将波士顿凯尔特人经营成一个大家庭,让球员丶工作者们成为家人。家人之间是最值得互相信赖的,他们是一个牢不可破的团体。简-沃尔克是这种培养体制下的产物,他在麻萨诸塞州长大,父亲在马什菲尔德夏令营(奥尔巴赫的童子军)工作,为训练营提供各种设备,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早在1971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简-沃尔克接受奥尔巴赫的建议,在凯尔特人的门票营销部门工作,一步步走到今天,在奥尔巴赫退休后,成为了凯尔特人的台前经理。简-沃尔克精明强干,做事条分缕析,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熟悉凯尔特人队内各个部门和工作人员,对球队的运作流程非常了解。同时,简-沃尔克在球队经营上缺乏想像力和创造性,没有太多自己的想法,所以他是奥尔巴赫完美的「白手套」,做事从不会逾越红衣主教定下的规矩界限。这几个赛季,简-沃尔克都执行奥尔巴赫制定的绿军策略,没有认真考虑过拆散奥尔巴赫一手缔造的前场铁三角,并一直试图利用选秀培养出新的接班人。凯尔特人的选秀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雷吉-刘易斯丶布莱恩-肖,都算得上凯尔特人在选秀顺位不高情况下,做出的良好选择。然而,在如何培养他们,如何为他们注入绿色血液上,凯尔特人陈旧的理念,却和新时代球员的想法,和全新的nba薪资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冲突。在波士顿人看来,一个球员「成为一名凯尔特人」是一种特殊的荣耀。绿色的凯尔特人和其他球队是不一样的,穿上这身球衣,在波士顿花园球馆打球,便背负了这个球队过去辉煌的历史,这是责任,是传统,是光荣。所以凯尔特人管理层从来没想过,一个球员在被凯尔特人选中后,他会选择跑路,会不和凯尔特人签约。在1979年,拉里-伯德这样名动全美的超级天才,在被凯尔特人选中后,一样因为新秀合同谈判问题遭到奥尔巴赫的压榨和波士顿媒体连篇累牍的攻讦,承受着全波士顿球迷的精神压力,最终不得不在合同上签字,成为光荣绿军的一员。在1983年,当凯文-麦克海尔成为自由球员时,尼克斯给麦克海尔开出了3年360万美元的报价,奥尔巴赫用一份4年400万的合同留下了凯文-麦克海尔——这份合同的年薪还不如尼克斯。而实际上,尼克斯愿意给麦克海尔一份5年期,价值700万美元的超级大合同,可麦克海尔拒绝了。作为老派球员,他想留在凯尔特人,想在这里拿冠军,而不是去更大的城市纽约当老大,拿超级合同。可到1990年,时代不一样了,在球员工会不断的努力下,在大卫-斯特恩对规则的不断完善下,在社会风气丶价值观念的不断变动下,波士顿凯尔特人在年轻球员心中的光环在不断减退,用历史传承和荣耀精神压迫球员拿廉价合同的那一套不管用了。简-沃尔克连续在几笔关于新人球员的选秀丶签约问题上陷入了麻烦,因为他继续着波士顿凯尔特人的傲慢,以为年轻人被挑中就会乖乖就范,屁颠屁颠的穿上沉甸甸的绿色球衣,到破旧的波士顿花园球馆打球卖艺,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不,年轻人开始学会说不,尤其在新一代经纪人的帮助下,他们开始有新的想法。第一个让简-沃尔克和凯尔特人管理层头疼不已的是布莱恩-肖,这位来自奥克兰的天才后卫,1988年首轮第24顺位被凯尔特人选中。1988-1989赛季他在波士顿效力一个赛季,场均86分56次助攻1次抢断,是个相当不错的控球后卫,被凯尔特人视为未来一号位主力人选,值得好好培养。但作为一个首轮秀,他第一年的工资只有75万美元,并且只签了一年合约。作为对比,比他低一顺位,在第25位被洛杉矶湖人选中的后卫大卫-里弗斯,场均29分23助攻,第一年的工资是20万美元。在凯尔特人管理层看来,你能在凯尔特人打球本身就代表很高的价值,钱少一点是很正常的。1989年的休赛期,简-沃尔克给布莱恩-肖提供了一份55万美元的合同,期限同样是一年,要他打完1989-1990赛季。结果,布莱恩-肖在经纪人伦纳德-阿尔马托的建议下,拒绝了凯尔特人这份侮辱性质的报价,转而选择去义大利打球。根据劳资协议,凯尔特人有布莱恩-肖的优先签约权,在报价差不多的情况下,其他球队很难从凯尔特人手里抢走肖。但这个协议只针对nba球队,对海外球队没有效力,成为自由身的布莱恩-肖完全可以去欧洲打球。义大利的信使报俱乐部为布莱恩-肖开了一份价值200万美元,为期两年的合约,这两份合约金额差距太大了。而且在欧洲打的比赛更少,旅途时间更短,比赛更加轻松,要缴纳的税款也少,所以布莱恩-肖没有太多犹豫,选择了去义大利。布莱恩-肖的这一选择让奥尔巴赫暴跳如雷,他无法容忍有人这样「背叛」凯尔特人。同时他也无法理解,为什麽布莱恩-肖会放弃成为一名光荣绿军的荣耀,放弃成为这个温暖大家庭成员的机会。然而时代就是不同了,在这次丢掉布莱恩-肖的签约中,简-沃尔克暴露出了他的迟缓和轻慢,在得知义大利俱乐部给出更高报价后,他放弃了争取布莱恩-肖的努力,导致凯尔特人白白丢失一个潜力新人。到了1990年,简-沃尔克迎来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布莱恩-肖在义大利度过美好的一年,但他有些想家,想念美国,想回nba打球。凯尔特人依旧拥有布莱恩-肖的优先签约权,同时布莱恩-肖和信使报签订的合约中,有第二年可以不执行的条款。得知这一消息的简-沃尔克与布莱恩-肖进行了详细的商谈,他决定给布莱恩-肖一份为期4年的百万美元长约。第一年合同为120万美元,之后每年递增10万美元,还有40万美元的签约奖金,外加免除布莱恩-肖新秀时期在凯尔特人5万美元的借款。合同金额应该说相当丰厚,在布莱恩-肖口头同意后,简-沃尔克立刻飞往罗马,在律师和公证人员的见证下,布莱恩-肖在合同上签字,他将代表凯尔特人参加1990-1991赛季的比赛。就在简-沃尔克为此松了口气,认为自己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的时候——虽然合同的代价很大,变故又发生了。在新赛季即将开始时,布莱恩-肖却再度动摇了,这次鼓动他的是一位野心勃勃的,来自洛杉矶的非裔篮球经纪人,杰罗姆-斯坦利。斯坦利之前是伦纳德-阿尔马托的助手,他对布莱恩-肖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在布莱恩-肖与凯尔特人签订回归合约后,斯坦利告诉肖,如果他再多等一个赛季,凯尔特人队将不再拥有签下肖的优先权。作为一名经验丰富丶实力强劲的后卫,布莱恩-肖将有机会试水自由市场,聆听整个联盟的报价,来实现利益最大化。在斯坦利的鼓动下,布莱恩-肖通过律师通知凯尔特人,他将不会取消和信使报队第二年的合同,留在义大利不回凯尔特人打球。简-沃尔克和里德-奥尔巴赫被布莱恩-肖的出尔反尔气的七窍生烟,火冒三丈,合同你都签字了,签字奖金你也拿了,竟然还想反悔?
而布莱恩-肖表示自己可以全额退还签约奖金,并且声称在签约时,现场没有自己的律师在场,他受到了不利于自己的胁迫和话术影响,才在合同上签字。布莱恩-肖希望将此事捅上法庭,美国法律流程一向漫长,一旦要法庭庭审,凯尔特人1990-1991赛季的计划肯定要泡汤。而这个杰罗姆-斯坦利给凯尔特人带来的麻烦还远不止于此,这个夏天凯尔特人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一个是提前续约球队的潜力核心后卫雷吉-刘易斯,另一个是签约1990年选秀大会上挑中的后卫迪-布朗。不幸的是,雷吉-刘易斯和迪-布朗的经纪人正是杰罗姆-斯坦利。受到杰罗姆-斯坦利的影响,雷吉-刘易斯,这位凯尔特人悉心培养的锋卫明星,明确表示明年合同到期后,如果凯尔特人不能给出一份令他满意的合同,他将离开波士顿,去别的球队寻求一份恰当的合同。所以,他拒绝在1990年的夏天和凯尔特人提前续约,保留了1991年成为自由球员的权力。这让整个凯尔特人管理层震惊,斯坦利因此成为了凯尔特人今夏的噩梦。之前斯坦利作为阿尔马托的助手,在来到波士顿和凯尔特人高层谈判时,他从来不会得到应有的尊重。凯尔特人的白人高管很少和他握手,眼睛几乎不在他身上停留,在他们眼里这不过是个西海岸的黑鬼,给人打下手的跟班。如今,斯坦利以凯尔特人最宝贵的未来资产的代言人身份,坐在傲慢的奥尔巴赫丶简-沃尔克等人面前,像赫鲁雪夫那样用皮鞋拍打着桌子,对他们说:「我的球员不会再接受你们那打发叫花子一样的低廉报价,想要留下他们,就用足够的钱,足够长的合同。波士顿的美元和洛杉矶丶克利夫兰丶迈阿密丶休斯顿的是一样的,价值并不会更高一些!」斯坦利的出现让习惯趁火打劫,擅长低买高卖,善用廉价合同绑定优秀球员的凯尔特人陷入泥潭,他们的重建计划变得困难重重。就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人跳出来踩一脚,让凯尔特人的情况雪上加霜。这个人就是拉里-弗莱舍的儿子,马克-弗莱舍。1989年,波特兰开拓者在选秀大会上挑中了弗拉德-迪瓦茨,导致湖人的选秀计划落空。作为弥补,唐-尼尔森挑选了同样来自南斯拉夫的内线迪诺-拉贾,同时导致凯尔特人的选秀计划落空。奥尔巴赫当时气个半死,迪诺-拉贾是凯尔特人重建计划的重要部分,被认为可以取代凯文-麦克海尔,成为新的低位怪兽。开拓者的截胡引发了连锁反应,凯尔特人竹篮打水一场空。不过湖人同样没落得好,因为拉贾在欧洲还有合同在身,双方谈判破裂,拉贾留在了南斯拉夫。这种情况下,唐-尼尔森做了个顺水人情,把拉贾的签约权交易去了凯尔特人。毕竟尼尔森是曾经的凯尔特人功勋,和奥尔巴赫还是有点交情的。在得到拉贾的签约权后,凯尔特人想办法和拉贾在南斯拉夫的母队kk-split进行谈判,通过一系列条款,将拉贾的合同买断,然后重新和拉贾签订了合约。简-沃尔克完成了这一操作,他认为自己搞定了拉贾,将精力投入到了布莱恩-肖和雷吉-刘易斯的签约工作中。然而,凯尔特人犯了一个错误,他们在刚交易到拉贾的签约权时,拉贾身上有湖人和他的签约合同。之后和kk-split进行谈判后,他们修改了合同,将合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