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我有十万亿舔狗金 > 1693 我的错红红求月票(第2页)

1693 我的错红红求月票(第2页)

他翻看其他残页,拼凑出一段故事:那个女孩叫周雨桐,父母离异后随母亲改嫁,继父酗酒,常因小事打她。母亲沉默以对,只说“忍一忍就好了”。她在班里从不发言,作业永远工整,考试总在前十,可没人记得她的脸。

“完美是一种伪装。”江辰低声说,“她用成绩换生存空间,用安静换取不被打扰。”

他们决定不贸然接触。而是将图书角清理出来,钉上新木板,刷上浅蓝色油漆,在墙上挂满孩子们写的句子。他们称之为“**静语屋**”??每天午休开放半小时,任何人都可以进来写字、画画、发呆,不必说话。

第三天中午,门缝下塞进一张纸。

纸上画了一扇门,门内是温暖的灯光和一碗热汤,门外站着一个小人,手里攥着钥匙,却迟迟没有插入锁孔。旁边写着:“**我怕推开门,发现里面根本没有我。**”

江辰在下面回了一句:“**那你愿意让我帮你扶着门框吗?**”然后把纸重新塞回去。

第四天,她来了。

午后的阳光斜照进静语屋,灰尘在光柱中缓缓浮动。她站在门口,瘦得几乎透明,校服袖口磨出了毛边。她没说话,只是走到角落的椅子上坐下,低头翻开一本旧诗集。

林晓雯递给她一杯温水,放在桌上,也什么都没说。

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她来的次数越来越多。有时看书,有时写字,有时只是坐着。直到第七天,她突然开口:“你们……为什么要来这里?”

江辰看着她:“因为我们相信,有些话不需要大声喊出来,才值得被听见。”

她眼眶红了,从书包里掏出一本厚厚的笔记本。翻开第一页,是一幅幅铅笔素描:有母亲年轻时的笑容,有小学教室的窗台,有一只断翅的蝴蝶停在水泥地上。最后一幅是昨晚画的??静语屋的门敞开着,屋里坐着几个模糊的人影,门口的地面上,影子连成一片。

标题是:“**原来我也能成为别人的光吗?**”

江辰接过本子,一页页翻看,喉咙发紧。他抬头问:“你想让更多人看到这些吗?”

她迟疑了很久,终于点头。

于是他们策划了一场“无声展览”??所有展品都不配文字解说,参观者需戴上耳机,播放由AI根据画面情绪生成的背景音:风吹树叶、心跳声、远处钟响、母亲哼唱的童谣……

展览开幕那天,全校师生陆续走进临时布置的礼堂。当周雨桐的作品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全场寂静。那幅《门》被投影在十米高的幕布上,门缝透出的光缓缓扩散,仿佛真的照亮了整个空间。

校长站在后排,摘下眼镜擦了擦眼角。班主任低着头,双手紧握。而坐在角落的几个同学,开始一个个站起来,走向周雨桐,轻轻抱住她。

没有人说话。

可那一刻,比任何掌声都响亮。

当晚,系统弹出更新通知:

>【状态变更】

>用户ID#XY2043心理评估等级下调

>已接入“同伴支持计划”

>被提名担任班级倾听委员(试点)

>继父接受社区心理干预约谈

林晓雯靠在床上,轻声说:“你知道吗?刚才有个男生偷偷告诉我,他说他以前觉得周雨桐‘装清高’,现在才知道,有些人沉默,是因为已经哭完了。”

江辰望着窗外的月光,忽然想起什么。他打开邮箱,翻出一封尘封已久的信??那是三年前,苏婷去世后,一位匿名网友发来的邮件。

内容只有两句话:

>“我也曾是那个不敢进门的孩子。

>是她的一句话救了我:‘你不说话也没关系,我就在这儿。’”

他一直不知道对方是谁。直到今天,在静语屋的留言册上,他看见熟悉的字迹写下:“谢谢你替她继续说着同样的话。”

他回了三个字:“**她一直在。**”

车子再次启程时,天空飘起了细雨。雨刷器规律地摆动,像时间的节拍器。前方道路雾气弥漫,导航显示下一个目的地:青石沟中学,距离217公里。

林晓雯闭目养神,忽然问:“你说,我们这样做,真的能改变什么吗?”

江辰握紧方向盘,声音平静:“你看见过萤火虫吗?它们飞得很低,很慢,光也很弱。可当一万只一起亮起来的时候,黑夜就不再是黑夜了。”

她笑了:“所以你是想做点灯的人?”

“不。”他摇头,“我是想教会别人,如何点燃自己的光。”

抵达青石沟时,已是次日清晨。山村笼罩在薄雾中,鸡鸣犬吠此起彼伏。学校建在半山腰,三十多个孩子挤在一间教室里上课,年级跨度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三。老师是一位五十多岁的民办教师,姓赵,教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甚至兼职校医。

他见到江辰的第一句话是:“我知道你们是来做心理辅导的。但我更希望你们看看这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