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 第692章只要你明天还在就好了(第2页)

第692章只要你明天还在就好了(第2页)

“不是我要闹大,是他们逼我们发声。”陈着语气平静,“如果我们连让孩子识字的权利都要被剥夺,那这个体制真的病了。”

半小时后,虚拟会议室亮起。来自二十多个省份的代表陆续上线,有农民、医生、程序员、教师、退役军人……他们分布在不同经纬度,却共享同一个信念。

陈着站在摄像头前,身后是巨大的实时地图,上面闪烁着全国三百余个“杏花开了”教学点的位置。

“各位,”他说,“有人想让我们关门。理由是我们‘不合规’。可我想问一句:当千百个老人第一次通过视频见到远方的孙子时,那份喜悦合不合规?当一个听障女孩第一次用AI翻译软件告诉妈妈‘我爱你’时,这份沟通合不合规?当一群孩子围在一起练习编程,梦想造出会飞的房子时,这份希望合不合规?”

会议室一片寂静。

“我们没拿国家一分钱补贴,没占政府一个编制名额,但我们做的事,比许多坐在办公室里喝茶看报的人更多、更实。今天他们封的是两间教室,明天呢?是不是连村民之间互相教认字也要申请执照?”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来:“我不是反对规则。我是反对那种只为维护权力结构而不顾民生需求的规则。如果‘合法’意味着冷漠,‘合规’意味着窒息,那我们必须重新定义什么是真正的正当性。”

会议最终达成三项决议:第一,启动“光明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发起百场露天公开课,主题为“人民教人民”;第二,联合法律志愿者团队提起行政复议,并邀请媒体全程记录;第三,开放“教学点自救包”下载通道,包含全套离线课程、简易网络搭建指南和应急通讯协议,确保即使设备被没收,知识仍能流传。

命令下达不到四小时,第一条战报传来:湖南某镇村民连夜集资购买二手笔记本电脑,在祠堂门口架起幕布,举办首场露天课。现场照片显示,上百人席地而坐,老人怀里抱着孙子,年轻人举着手机直播,屏幕上正播放一段关于智能手机基础操作的动画教程。

配文写道:“你们可以收走机器,但收不走我们想学习的心。”

与此同时,社交媒体开始发酵。#人民教人民#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无数网友晒出自己参与“杏花开了”的经历:有人拍下母亲第一次成功扫码支付的笑脸;有人上传父亲用语音助手读完整本《三国演义》的录音;还有人分享妹妹靠着平台课程考上大专的通知书。

舆论如潮水般涌来。

更令人意外的是,几位已退休的老教育家公开发声支持。其中一位曾在教育部任职多年的学者撰文指出:“真正的教育不应局限于围墙之内。陶行知当年办晓庄师范,不也是民间自发?若以今日之条文否定彼时之创举,则中国永远不会有进步。”

压力之下,涉事县政府不得不暂缓执法,并承诺“进一步调研后再做决定”。

然而陈着清楚,这只是暂时的胜利。

更深的矛盾仍在发酵。体制与民间、控制与自由、标准化与多样性之间的张力,不会因为一次退让而消失。

那天晚上,他独自驾车回到乡下。

老槐树下,几个孩子正围着一台太阳能充电箱玩耍。那是“流动服务站”最新研发的设备,能在无电网地区持续供电七十二小时,内置离线版课程库和本地服务器,哪怕外界切断网络,也能构建微型学习生态。

“陈老师!”孩子们看见他,欢呼着跑过来,“我们今天学会了做电子贺卡!给奶奶生日做的!”

他接过平板,屏幕上是一张手绘风格的卡片,背景是金黄的油菜花田,中间写着:“奶奶不老,奶奶最漂亮。”

简单,却温暖得让人眼眶发热。

他蹲下身,问:“要是有人来说,你们这样上课不行,必须去镇上的学校才算是‘正规教育’,你们怎么办?”

一个扎马尾的小女孩仰起头,认真地说:“可我们就是在好好学习啊!我还教会王爷爷用微信看天气了!这难道不算吗?”

陈着笑了,摸了摸她的头:“当然算。而且比什么都重要。”

那一刻他忽然意识到,他们早已不再追求被体制接纳。他们在创造一种新的合法性??由千万次微小却真实的改变累积而成的合法性。

几天后,“社会工程师”认证体系迎来重大升级。新版徽章不再只是电子图标,而是结合区块链技术生成唯一身份凭证,记录持证人参与的每一次服务、解决的每一个问题、影响的每一个人。这些数据不可篡改,永久存证。

更有意义的是,一些企业和社会机构开始主动承认这一资质。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宣布,凡持有三级以上认证者,可优先加入其乡村技术服务队;某公益基金会则将其作为项目执行人遴选的重要依据。

这意味着,一条平行于传统评价体系的道路,正在成型。

春日渐深,山野绿意盎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