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偏远山村的晒谷场上,陈着参加了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十八位平均年龄五十二岁的学员,完成了为期六个月的数字技能课程,拿到了属于他们的第一张结业证书。
其中有位叫周秀兰的大姐,原本只会种地,现在不仅能熟练操作无人机巡查农田,还组建了全县第一个“妇女飞防队”,承包了周边八个村的农药喷洒任务,月收入翻了三倍。
她在发言时哽咽道:“以前我觉得自己就是个农村婆娘,啥也不懂。可你们告诉我,我知道二十四节气,我知道哪块地容易涝,我知道鸡什么时候该打疫苗??这些都是本事。现在我才明白,知识不在城里,也不在课本里,就在我们过的日子里。”
全场掌声雷动。
陈着站在人群后方,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情绪。
他曾以为,改变世界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后来才发现,最深刻的变革,往往始于一次简单的教授、一句真诚的鼓励、一场风雨无阻的坚持。
回到城里的当晚,他又去了机房。
吉克阿依发来消息:“我们彝族火把节快到了,今年我想在‘杏花开了’上办一场‘云火把节’,直播刺绣、对歌、传说讲述,还要开设临时AR课堂,让全国各地的孩子都能体验民族文化。”
他回了一个字:“好。”
接着,他打开内部日志,写下新的一段:
>曾经我以为,公平是要争取来的。
>后来我发现,公平是可以建造的。
>就像这些普通人,他们没有等待谁的恩赐,
>而是用自己的双手,一点点搭起了通往尊严的桥。
>他们修的不只是网络、电路、程序,
>更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契约??
>你愿意教我,我就愿意帮你;
>你相信我能行,我就一定不负所托。
>这种信任,比任何公章都更有力量。
>
>所以,别再问我为什么不考公务员。
>因为我已经在做更重要的事:
>让每一个曾被遗忘的人,
>重新成为历史的主角。
窗外,月色如洗,春风拂面。
而在遥远的山村,在高原的帐篷,在城市的出租屋,在无数盏深夜未熄的灯光下,仍有无数人在敲击键盘、调试设备、录制课程、传递知识。
他们或许永远不会出现在官方名单上,也不会获得体制内的嘉奖令。
但他们知道,自己正在书写另一种答案。
一种属于这个时代,却真正属于人民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