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你。
>所以,请一直写下去。”
她抱着照片坐了很久,直到夕阳西沉。
当晚,她做了一个梦。梦里她走进一片巨大的图书馆,书架无限延伸,每一本书都闪烁着柔和光芒。管理员是个戴眼镜的女孩,穿着白大褂,背影熟悉得令人心颤。
“欢迎来到‘回声图书馆’。”女孩转身微笑,“所有未说完的话,都在这里找到了归宿。”
“那你呢?”她问,“你还在这里吗?”
“我一直都在。”唐仪眨眨眼,“只不过现在,轮到你来做引路人了。”
醒来时天还未亮,她打开电脑,新建一个文档,命名为《回声计划?未来构想》。第一条写道:
>**建立全球“记忆守护者”志愿者网络,培训普通人如何协助他人书写临终信件、整理数字遗产。目标:让每一份告别都有尊严,每一次思念都被尊重。**
她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会有争议,会有质疑,会有新的伦理困境等待破解。但她不再害怕。
因为每当她戴上那条米白色围巾,或是看见陌生人胸前佩戴的“回声计划”徽章,就会明白:唐仪播下的种子,已在千万人心中生根发芽。
清明那天,她带着学生们来到纪念馆植树。新栽的小枫树旁立着一块铜牌,刻着:“此处埋藏第一百万封‘回声’信件全文,待百年后启封。”
孩子们围着树唱歌,歌声清亮如泉。她站在人群之外,手机震动,是系统自动生成的提醒:
>【今日新增信件:23,108封】
>【累计总人数:1,074,629人】
>【最新留言摘录】:
>“爸爸,我学会自己系鞋带了。”
>“老婆,我把阳台的花养活了。”
>“同学,对不起当年没勇气告诉你我也喜欢你。”
她抬头望天,云层裂开一道缝隙,阳光倾泻而下,照亮整座纪念馆的玻璃幕墙。墙上那些粉笔字迹在光中熠熠生辉,如同星辰降世。
她取出钢笔,在随身携带的诗集扉页写下:
>**所谓永恒,
>不是时间的无限延长,
>而是某一刻的真心,
>被千万人反复温热。**
合上书,她走向人群,加入了歌声。
风起了,吹动围巾,也吹动墙上未干的粉笔字。那些笔画微微颤动,像是在呼吸,像是在回应。
而在某个看不见的维度,也许真的有人正低头阅读这些文字,嘴角微扬,轻声说:
“你看,他们都学会了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