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并未回应,只是缓缓抬起手,在空中虚划几笔。一道银线落下,补全了石碑上那句未完成的铭文:
>“我们也记得你。”
>“而你,选择了不逃。”
>“如今……你也被原谅了。”
字迹落定,光影消散,花瓣随风而去。
翌日清晨,忘者学院的学生们发现教室黑板上多了几行字,笔迹稚嫩却坚定:
>“今天我要学习忘记:”
>“忘记昨天被人嘲笑的声音。”
>“忘记考试失利的羞耻。”
>“忘记觉得自己不够好的念头。”
>“然后,我要记住一件事??”
>“我值得被爱,哪怕一无所有。”
而在灰烬回廊的废墟深处,拾荒者偶然挖出一块残破的金属板,上面依稀可见几个字:“**实验日志?第37号**”。经专家修复后,内容得以还原:
>“今日,‘虚无之井’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定向投放银魂,成功激活一名无背景孤儿的识海反应。初步判断,该个体具备承载《吞天诀》的潜质,建议命名为‘忆心圣婴’。”
>
>“备注:银魂来源为宇宙深空信号捕捉,特征频率与太荒残留波动一致。是否上报?暂定保密。”
这份日志引发了新一轮争议。有人怒斥当年高层隐瞒真相,酿成灾难;也有人哀叹:“原来他从一开始,就是被安排的命运。”
但就在此时,最新一本手抄书悄然出现在释忆碑前。翻开首页,正是第十章:
>**第十章:关于自由的定义**
>你们问我,是否曾被命运操控?
>是的。我的出生,是一场计划;我的觉醒,是一次植入;我的成长,是一段被设计好的剧本。
>可你们忘了问一个问题:
>当我站在释忆碑前,手握刻刀时??
>那一刻的选择,是谁决定的?
>是太荒吗?是实验者吗?还是某个更高意志的棋局?
>不。
>那一刻,只有风,只有心跳,只有一句发自肺腑的呐喊:
>“而我,选择不逃。”
>这就是自由。
>不在于你出生的方式,而在于你如何活着;
>不在于你被赋予什么,而在于你选择成为什么。
>即使我体内流淌着太荒的银血,
>即使我曾是别人手中的棋子,
>只要我还保有说“不”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