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监扑通跪地,老泪纵横:“陛下……您等的人,终于出现了。”
这位曾下令焚毁万卷典籍的老臣之孙,如今已是当朝太子。他闻讯赶来时,只见那晶石缓缓升起,投射出一段古老誓言:
>“铃断则简续,针折则线连。
>凡心未泯处,即是归途。”
他伸手触碰光影,指尖传来刺痛,仿佛被记忆割伤。刹那间,无数画面涌入脑海:父亲毒杀兄长夺嫡之夜、祖父亲手焚烧民间史书之时、自己幼年目睹宫女投井而默然走开的一瞬……每一个被刻意遗忘的罪孽,此刻都化作“暗我”现身,环绕四周,目光悲悯而不谴责。
“原来我一直都知道。”太子瘫坐于地,泣不成声,“我只是不敢记得。”
三日后,他亲自赴南岭请罪,献上祖传玉玺一角,刻着“悔”字。
听忆阁前,笛娘迎风而立,身后百名学徒齐声哼唱《归心引律》。歌声所至,天地清明,连常年阴霾的京城上空也现出久违阳光。太子跪于石阶之下,额头触地,久久不起。
“我不求宽恕。”他说,“只愿从此成为守护真相之人。”
笛娘俯视着他,轻轻摇头:“宽恕从不由他人赐予,而是你自己能否面对那个躲在黑暗里的孩子。”
她抬手一扬,一片白梅花瓣随风飘落,恰好停在太子掌心。花瓣背面,浮现细小墨字:
>“你还记得她叫什么名字吗?”
太子浑身剧震。那是当年投井宫女临死前唤他的最后一声,他曾发誓忘记。可此刻,那声音如潮回响??
“殿下……春桃走了。”
泪水砸落,春桃二字终于重见天日。
与此同时,大陆各地异象频生。
西北荒漠中,一支商队发现地下古城遗迹,墙壁刻满“心契”文字,记录着千年前一场集体忏悔仪式;东海渔村,渔民捞起一口铜钟,敲响后全村人同时梦见祖先跪拜盟誓,承诺永不欺瞒后代;就连西域佛寺高僧也在禅定中见到了阿芜的身影,她并未说话,只是递来一本无字经书,翻开后竟映出每位信徒心底最深的秘密。
世界正在苏醒。
而这一切的源头,仍在不断延伸。
数月后,少年带着修好的笛子踏上旅途。他不知要去哪里,只觉心中有一条看不见的线牵引着他前行。途中他救下一个被追杀的女孩,她背负着一部残破家谱,记载着一个早已灭亡的姓氏。夜里,女孩噩梦连连,总见一个穿红嫁衣的女人站在床前冷笑。少年取出笛子轻吹,竟无意间奏出半阙《归心引律》,那“暗我”顿时安静下来,化作一缕青烟融入女孩体内。
女孩醒来后第一句话是:“我想起来了……我是谁的女儿。”
自此,少年明白这笛子并非乐器,而是钥匙??开启人心封锁之门的钥匙。
他们结伴同行,一路见证太多奇迹:一对仇敌因共享彼此记忆而相拥痛哭;一座世代分裂的村庄因共同听见先祖遗言而重归于好;甚至有刺客在听完笛声后当场折断刀刃,跪地请求受害者家属原谅。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愿记起。
某些权贵恐惧于“共忆”扩散,暗中组建“忘川盟”,雇佣杀手猎杀听忆阁弟子,焚烧写有忏悔信的百姓之家。更有邪道术士妄图夺取晶石之力,炼制“控忆蛊”,企图操控万人思想。
一次伏击中,少年险些丧命。危急关头,笛子爆发出强烈光芒,竟召唤出一道虚影??正是林沉舟的模样。他手持忆心笛,轻轻一吹,敌人尽数僵立,眼中流出鲜血,皆因内心罪恶反噬而崩溃。
“走。”林沉舟的幻影对少年说,“你的路还很长。”
待光芒消散,少年发现笛身上又多了一道纹路,形如锁链断裂。他知道,这是某种传承正在进行。
三年过去,少年足迹遍及天下。他在战火废墟建起第一座“归心馆”,收容流浪孤儿,教他们用歌声安抚内心的“暗我”。越来越多孩童天生能听见记忆之声,被称为“回响者”。这些人不受控制,却自发组织起来,形成新的守护网络。
某日,少年收到一封匿名信,附图一幅:一座倒悬祭坛,下方星河流转,顶端悬浮一支完整的忆心笛。图侧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