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聿娴问冯紫晗,“元娘,你们那儿可有这样的零嘴儿和果子茶?”
冯紫晗想也不想地回答,“当然有!但不太一样……我们那儿的零食和饮料种类很多很多,简直数以万计,但多半都是科技狠活,吃多了也就那样儿!”
“这里的零食和饮料很好吃,就是制作手法比较单一……”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一是因为物产不丰,连食材都没几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么!二是因为很多制作方式可能需要专门的机器。”
“这样就已经很好啦!”
冯紫晗赞道:“反正我还是头一回吃到这么好吃的手工传统点心和饮料!”
光是零嘴儿和果子饮的种类就……数以万计?!
宁聿娴压制住内心的震惊,笑道:“那你家乡的物产很丰富啊!”
冯紫晗点点头,“我们那儿人多地大,所有人……全民吃货!”
“吃货?”宁聿娴惊讶地问道。
冯紫晗卟哧一声笑了,“吃货的意思,就是一看到好吃的就挪不动腿儿,一吃到好吃的就停不下嘴……遇上开心的事儿,那必须吃顿好的,好好庆祝一下!遇上不开心的事儿,如果靠一顿美食无法治愈的话,那就再吃一顿……心情总会好起来的!那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啦!”
宁聿娴用团扇遮住了脸,大笑。
她一笑,气氛愈发轻松愉悦。
冯紫晗也松了口气,笑了,“我说的是真的呀!我们那儿的人,就是老一辈儿的,一见面打招呼,问的都就是‘你吃饭了吗’……”
宁聿娴又笑了。
半晌,宁聿娴幽幽地来了一句,“老百姓之间打招呼用的是‘饭否’,难道说,元娘的家乡……也曾经经历过无粮可食的痛苦吗?”
冯紫晗愣住。
宁聿娴又问道:“元娘,那你知道我们这儿的老百姓,一见面是怎么打招呼的吗?”
冯紫晗当然知道,“问安!”
贵族之间问好,讲得文雅些,一般称“万福金安”;
布衣之间,一般隔了段日子没见,大家相互问候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还活着啊……”
冯紫晗刚知道普通老百姓用“你还活着啊”这样的话来打招呼时,惊得眼珠子都快要掉了!
她震惊地看着刘嬷嬷(宁聿娴的奶娘),还以为刘嬷嬷是在恶搞;
后来才知道,刘嬷嬷说的都是真的,农庄里的奴仆们倒还好,大家在一起天天见面,而且也因为有主人托底,很少这么说。
但乡邻们隔了几天不见,他们真就是这么问候的。
冯紫晗半天都说不出一句话。
她是零零后,生来没有经历过饥荒,也几乎没有想过为何祖辈的人相互之间打招呼,会用“吃了吗”来当开场白。
现在宁聿娴提起,冯紫晗才如梦初醒,“啊……对!”
然后——
冯紫晗看出宁聿娴摆出一副仔细聆听的模样儿?
愣了一下,冯紫晗如梦初醒,“我们那儿啊……其实是一个新的国家,才建国一百年不到。在建国之前,我们很惨的……嗯,差不多有一百多年都活在屈辱里!据说在那一百多年里,老百姓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多年……”
宁聿娴深深地震惊了!
一个建国尚不足百年的国家,竟然能让人均寿命三十多岁,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不但完成了休养生息的过程,还百业兴盛……连零嘴儿和果子饮的种类都能达到数以万计的地步?
甚至还让冯紫晗这种头脑不算特别聪明,性格也不大适合的政治斗争的普通的小娘子学习到如此海量的知识……
饶是宁聿娴早就已经猜测过,冯紫晗的家乡一定是个繁荣富强的国家了
此刻听到冯紫晗如此淡定从容说起她家乡……
宁聿娴心里还是掀起了惊涛骇浪!
冯紫晗继续说起了现代的情况。
从百年屈辱史,讲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再讲到建国……再到改革开放,入世贸,最后讲到她高考考上大学……
说起家乡,当初冯紫晗呆在那儿的时候,也难免会为校园食堂的出品而生气、或会为某些不公待遇而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