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皇叔借点功德,王妃把符画猛了 > 第1669章 叫不醒了(第2页)

第1669章 叫不醒了(第2页)

**“纵使天子掩耳,吾辈亦当鸣钟。”**

三更时分,一道黑影翻墙而入??竟是太子贴身宦官孙德全,脸上带伤,气息微弱。

“先生……殿下撑不住了。”他跪倒在地,递出一枚染血的铜铃,“昨夜东宫突现异响,侍卫搜查无果,可今晨发现两名近侍疯癫扑咬,已被锁入地牢。殿下强令封锁消息,却命我送来此物……说是您认得。”

阿衡接过铜铃,轻轻一摇,竟无声息。但他将铃口对准烛光一照,内壁赫然刻有细密沟槽,排列方式与敦煌星图某段完全一致。

“共振频率。”他喃喃,“这不是铃,是探测器。当空气中含有特定毒素时,它会因分子振动产生微鸣,唯有耳聪之人方能察觉。皇后当年就是靠这个,一点点听出了宫中异常……”

沈清璃脸色骤变:“太子现在每日佩戴此铃?”

“是……可他已经连续七夜听见‘银蝶振翅之声’。”孙德全哽咽,“太医束手无策,说是‘心魔作祟’。可殿下说,那是母亲在提醒他,有人还在继续害人……”

阿衡霍然起身,召来葵儿与五名最信得过的游医、工匠。

“我们不能再等朝廷下令。”他说,“从今夜起,清源司转入地下。目标:永宁监。”

行动代号定为“银蝶归巢”。

队伍化整为零,分批潜入京郊。葵儿伪装成采药女,带着《毒水识别手册》沿路宣讲,实则暗中采集土壤样本;两名盲童凭借敏锐听觉,在监外监听地下熔炉节奏变化;阿衡亲自绘制渗透路线图,借修渠老卒之子引路,从一条废弃排水暗渠进入核心区域。

第三日凌晨,他们终于摸到主熔炉区。

眼前景象令人窒息:数十座坩埚昼夜不息,炉火映照出墙上巨大的八卦阵图,每一道卦象都连接着不同材质的合金配比。而在中央高台之上,摆放着七尊青铜鼎,鼎腹铭文赫然是七个地名??**辽东、山西、甘肃、四川、湖广、江南、京畿**。

“这不是炼器。”一名老匠人颤抖着说,“这是‘种毒’!他们把汞、铅、砷按秘法融入铜锡之中,制成‘记忆金属’,一旦受热或震动,就会周期性释放毒素。而这些鼎,就是控制释放节奏的‘开关’!”

阿衡走近最近的一尊鼎,发现其底部嵌有一块水晶,内部封存着极细微的银粉颗粒。他取出铜铃靠近,铃壁竟微微震颤,发出几不可闻的嗡鸣。

“果然如此。”他低声,“他们用共振原理,远程激活毒素。只需在某地敲击特定频率的钟声,或点燃某种香料,就能让千里之外的金属开始‘吐毒’。这才是真正的无形之刃。”

就在此时,地面忽地一震。

远处钟楼传来一声悠长钟响,不同于平日的警世钟,这一记低沉浑厚,仿佛来自地底深处。

刹那间,七尊鼎内的水晶同时亮起幽光,银粉如活物般游动起来。

“他们在试验!”葵儿惊呼。

阿衡迅速取出随身携带的磁石阵列,贴附于鼎身,试图干扰共振波。然而为时已晚,一股淡灰色烟雾已从通风口逸出,随风飘向京城方向。

“必须毁掉它们!”有人喊。

“不能硬毁。”阿衡冷静道,“这些鼎与地脉相连,强行破坏可能引发连锁爆炸,毒雾扩散百里。”

他闭目思索片刻,忽然睁开眼:“用反相波抵消。我们需要一口能发出相反频率的钟。”

“钟?”葵儿猛地想起什么,“明镜台那口旧钟!是从前报时用的,后来坏了没人修……但我记得阿公说过,它的音律特别,能震落屋檐积雪!”

“正是它。”阿衡点头,“那是南疆古法铸造的‘醒魂钟’,材质含钛铁矿,天生具备宽频共振能力。只要调校得当,足以中和毒鼎信号。”

众人连夜返程。

当他们抵达识字堂时,却发现明镜台已被守军拆走大半,仅剩基座孤零零矗立雪中。

“他们早有准备。”沈清璃面色苍白,“昨夜就有兵马来过,说‘破旧立新’,把钟运去了工部库房。”

阿衡仰头望着空荡荡的台基,久久不语。

良久,他蹲下身,用手拂去积雪,露出底下一块刻满符纹的青石板。那是当初建台时,他亲手埋下的“声锚”,用来稳定钟体震动。

“钟可以被搬走。”他轻声道,“但根基还在。”

当夜,阿衡带领工匠在原址搭建临时钟架,将一面废弃的编钟改造为发射装置,并以青石板为基,铜铃为引,配合葵儿绘制的“毒波反演图”,终于计算出一组逆向谐波序列。

子时三刻,第一声钟响自识字堂响起。

不是洪亮激越,而是一种低沉绵长的吟唱,如同大地苏醒前的呼吸。紧接着,第二声、第三声……共七响,对应七鼎。

千里之外,永宁监内。

七尊毒鼎水晶光芒剧烈闪烁,随即逐一熄灭。炉火骤然降温,合金凝固成块,再也无法释放毒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