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皇叔借点功德,王妃把符画猛了 > 第1669章 叫不醒了(第3页)

第1669章 叫不醒了(第3页)

与此同时,京城各处,凡是佩戴过“银心合金”饰品之人,皆感胸口一松,多年郁结的昏沉与烦躁如潮退去。北疆军营中,一名士兵猛然惊醒,发现自己竟已半月未曾梦到屠戮同袍。

黎明破晓,天空澄澈如洗。

阿衡站在残破的明镜台上,手中捧着从工部库房悄悄取回的醒魂钟碎片。他知道,这场胜利只是暂时的。永宁监虽废,但掌握技术的匠师仍在,权贵的利益网络依旧盘根错节。只要人心尚贪,便会有新的“毒器”诞生。

但他也看见,台下已聚集数百民众,手中举着各式自制的小镜、土钟、试瓶,有人甚至用锅盖和绳索仿制了简易共振器。

“我们学会了。”一位老铁匠大声说,“以后每打造一件器物,我们都先测毒!”

“我们教孩子认符号!”一名私塾先生举起葵儿编写的识毒手册,“让他们从小就明白,什么叫‘看不见的刀’!”

葵儿爬上台子,展开一幅巨大画卷:画中无数孩童手持明镜,站满山川河流,镜光连成一片,照亮地下暗渠。而在云端,一只银纹蝴蝶展翅飞翔,身后拖曳出长长的光带,宛如银河倾泻。

阿衡望着画,忽然笑了。

数日后,皇帝召见。

殿上无人言语。良久,帝王摘下腰间玉佩,轻轻放在案头。

“朕……听见了。”他声音沙哑,“昨夜梦中,母亲站在井边,手里拿着那口小铃。她说:‘你还记得小时候喝的第一碗清水吗?’”

他抬眼看向阿衡:“清源巡检道,准设。你为总使,赐紫金鱼袋,可直入禁中。另拨款十万两,重建明镜台,名为‘清流昭鉴碑’,刻录所有受害村名与解毒之法,永世不得拆除。”

退朝之后,沈清璃陪阿衡走过长长的宫道。

“你觉得他会坚持多久?”她问。

“或许三年,或许五年。”阿衡望着天边流云,“但只要制度落地,火种就不会熄。下一个皇帝可能会忘,可百姓不会。他们的孩子会指着碑文说:‘看,这就是曾经骗我们的东西。’”

回到识字堂那日,正值春雪初融。

孩子们在院子里嬉戏,用融雪兑试剂做实验,欢笑声中夹杂着稚嫩的歌谣:

>“爷爷打井莫近山,

>山脚流水藏铜斑。

>妈妈煮饭先试水,

>碗里冒泡快丢完。

>若见银蝶天上飞,

>快找识字堂来查案!

>若有官爷说没事,

>拿出铜铃摇一摇!”

阿衡倚门而立,听着听着,眼角湿润。

忽然,葵儿跑来,手中捧着一只刚出土的陶罐,罐底刻着模糊印记??一只展翅的银纹蝴蝶,下方写着两个小字:

**“续火。”**

他轻轻抚摸那痕迹,仿佛触到了百年前那位被贬水利大家的手掌温度。

原来,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是无数沉默的书写者、倔强的质疑者、不肯闭眼的观察者,在漫长岁月里,接力传递着这一盏灯。

而银纹蝴蝶,不过是光明投下的影子。

它飞得再远,也不过是为了告诉后来的人:

你看,有人曾为你穿过黑暗。

而现在,轮到你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