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逃出地道,重见月光,众人已是伤痕累累。
但刘仁手中,却紧紧攥着一页残纸??那是他在混乱中从一名黑衣人身上夺下的文书碎片,上有半枚血印和几个字迹:“……奉昭宁宫谕,于八月十五夜举烽……”
八月十五,正是三日之后。
而“举烽”,意味着凤鸣令将在全国同时发动。
刘仁仰望圆月,终于明白:太后并不打算偷偷掌控朝局,她要的,是一场彻底的颠覆。借着中秋祭天之机,让火器武装的黑甲军攻入皇宫,宣布太后“复活临朝”,废黜李显,另立傀儡皇帝。届时天下震动,群臣慑服,无人敢言异议。
“她不是想复辟。”刘仁喃喃,“她是想重写历史。”
回到藏身之所,他立即修书三封:
一封送往河东夏承业,附上《河东军事志》副本销毁指令,并嘱其联络旧部,准备策应勤王;
一封寄往岭南,命幸存的交州官员集结义兵,封锁通往长安的要道;
最后一封,则托付给一名游方道士,送往终南山隐士林??那里,藏着一位曾参与设计皇宫地道的老匠人,或许能提供昭宁宫内部结构图。
做完这些,他取出随身携带的笔墨,在纸上写下四个大字:**《凤鸣录》**。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只是参与者。既然来到了这部由他亲手写就的小说世界,既然他曾赋予这些人物命运与台词,那么现在,他必须承担起作者的责任??不是为了拯救谁,而是为了**改写结局**。
这一夜,他伏案疾书,记下所有真相:太后的假死、柳文渊的替身、李显的挣扎、凤鸣令的布局……甚至包括他自己如何从现实坠入这本书中,如何一步步揭开谜团。他写得极慢,每一字都反复推敲,如同雕琢碑文。
因为他清楚,这份《凤鸣录》一旦流传出去,便会成为燎原之火。它不会立刻改变局势,但它会种下怀疑的种子。当人们开始质疑官方史书的真实性,当将士们意识到自己效忠的对象竟是一个“死人”,当百姓听说他们的皇帝是个提线木偶??那一天,便是凤鸣令崩塌的开端。
三日后,八月十四。
长安城张灯结彩,准备迎接中秋大典。李显将在太庙祭天,祈求风调雨顺。而accordingto凤鸣令计划,就在祭祀进行时,黑甲骑兵将从南北夹道突入,控制宗庙,挟持皇帝,宣布太后重生。
刘仁混入观礼人群,身披灰袍,手持竹篮,看似寻常百姓。但他篮中所盛,并非供品,而是数十份誊抄好的《凤鸣录》节选。
他将这些纸页悄悄塞进官员袖中、递与士兵家属、投入书院门缝。每送出一份,便像是点燃一支火把。
夜幕降临,太庙钟声响起。
李显缓步登上祭台,举起玉圭,正欲宣读祝文。
突然,一名礼部郎中冲出队列,高呼:“陛下!臣有本奏!据查,太后并未驾崩,此刻正藏身地底,意图篡国!”
全场哗然。
紧接着,又有一名禁军校尉拔剑怒喝:“我父兄皆死于‘醉心散’毒杀,凶手正是南衙武库管事高德全!此人今夜便在庙外值守!”
人群骚动,护卫惊慌。
而就在这混乱之际,北苑方向猛然升起三道烽烟,直冲云霄。
凤鸣令,终于鸣响。
刘仁站在人群边缘,望着天空中的狼烟,轻轻摘下帽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你们以为,我只是个逃亡的旧臣?”他低声说道,“不,我是这本书的作者。”
“而现在??”
“轮到我来写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