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 > 第903章不为其他纯折腾人(第1页)

第903章不为其他纯折腾人(第1页)

长安城华灯初上,正是纨绔子弟们呼朋引伴、寻欢作乐的好时辰。

然而今日的西市青楼、酒肆却格外冷清,往日常见的那些锦衣公子竟一个不见,只剩几个使唤人倚在门口,望着空荡荡的街巷唉声叹气。

“怪事。。。

夜风卷起祭坛前的幡旗,猎猎作响如战鼓催征。刘仁站在人群边缘,灰袍被风吹得鼓动,像一面未展的战旗。他望着太庙上方那三道冲天而起的烽烟,心中却无半分慌乱,只有一种近乎宿命的平静。

他知道,这一刻,早已写在书页之间。

当年他在现实世界执笔时,曾为这部《凤鸣录》设定过无数结局:有李显奋起反抗、血洗昭宁宫的悲壮篇章;有太后复活登基、天下归心的权谋巅峰;也有赵十三率火铳军横扫长安、建立新制的激进构想。但最终,他删去了所有宏大的收束,只留下一句模糊的批注:“**当真相开始流传,故事便不再属于作者。**”

可如今,他既是书中人,又是执笔者。

他不能让故事走向既定的毁灭。

烽烟升腾不过片刻,南北夹道已传来铁蹄轰鸣。黑甲骑兵如潮水般涌入太庙广场,铠甲上刻着暗鹰纹路,正是凤鸣令“北线司”精锐。他们动作整齐划一,直扑祭台,显然是早有预演。护卫禁军尚未反应,已有十余人被斩于马下。

李显僵立祭台,玉圭脱手坠地,碎成两半。

“母后……您真的要在此时现身吗?”他喃喃自语,声音几不可闻,却被近旁刘仁听得清楚。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名老宦官踉跄奔出队列,跪伏于地,高举一份黄绢:“陛下!此乃先帝遗诏副本,藏于宗正寺密匣!其中明载:若太后假死复出,即视为谋逆,可由太子自行裁决生死!”

众人惊愕回头??那是已退隐多年的宗正卿崔元礼,本不应出现在今日典礼。

但更令人震惊的是,他身后竟陆续走出数名官员:河东节度使夏承业之子、岭南交州刺史幕僚、甚至还有两名曾被贬谪的御史。他们皆手持文书,齐声高呼:

“臣等愿证:太后未亡,凤鸣令乱政!”

“请陛下主持大义,诛除奸佞!”

“还我清明朝纲!”

呼声如浪,一波接一波席卷全场。原本混乱的禁军开始迟疑,部分将领面露挣扎之色。而那些本应忠诚执行命令的黑甲骑兵,也在人群中察觉到了异样??百姓不再四散奔逃,反而有人挺身而出,将一张张纸片塞进军士手中。

那是《凤鸣录》的节选。

有人读着读着,忽然怒吼一声,掷下长矛:“我们效忠的是皇帝,不是死人!”

局势,正在崩解。

刘仁悄然退至角落,从袖中取出最后一枚铜钉,轻轻按入地面砖缝。这是他三日前布下的机关信号,连接着终南山老匠人留下的地道共鸣阵。只要震动传递,埋伏在外的赵十三便会率部切断北苑通往皇宫的秘道,阻止后续援兵进入。

与此同时,孙七娘已在城西点燃火药引信。随着一声闷响,皇城西侧城墙突然塌陷一段,露出一条幽深地道口,洞内赫然陈列着数十具棺椁,皆贴“乾元七年殡仪”封条,棺身却无尸骨,唯余药渣与干涸血迹。

“看啊!”有百姓指着地道尖叫,“这就是替身坟!太后用活人替死,自己躲在地下操纵朝局!”

谣言从来不怕真假,只怕无人开口。一旦第一块石子落下,雪崩便无可阻挡。

太极殿内,冯保面色惨白,跌坐在地:“不可能……计划万无一失……为何会有这么多变数?”

而昭宁宫深处,青铜祭坛上的七盏血灯接连熄灭。

太后萧氏猛然睁眼,佛珠断裂,珠子滚落满地。

“谁……泄露了‘举烽’之令?”她声音依旧威严,却难掩一丝震颤。

身旁老仆匍匐禀报:“启禀娘娘,各地回报,多处烽台遭袭,文书被劫,《凤鸣录》已在民间传抄……更有那《周氏医案》残卷现世,证实‘驻颜丹’出自南疆蛊术,需以童女心血炼制……”

“够了!”太后拍案而起,眼中怒火熊熊,“是谁?是谁在背后搅局?”

老仆低头不语,只是缓缓抬起手指,指向墙上一幅画像??那是三十年前的乾元殿群臣图,画中年轻御史刘仁位列第三排左首,眉目清朗,执笔而立。

太后凝视良久,忽然冷笑:“原来如此……是你回来了。”

“我写的故事里,不该有你这个变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