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 > 第903章不为其他纯折腾人(第2页)

第903章不为其他纯折腾人(第2页)

话音未落,整座昭宁宫剧烈震动。赵十三带着爆破组炸开了主殿地基,地下水涌入机关室,齿轮卡死,铁门无法闭合。大批禁军在夏承业旧部引导下,顺着地道杀入核心区域。

“太后!奉天子诏,缉拿逆党!”

“放下兵器,尚可保全性命!”

喊声由远及近。

太后却不慌不忙,转身走入密室,从暗格取出一枚金色铃铛,铃身雕琢九头凤首,正是凤鸣令最高信物??“九凤诏”。

“既然你们想看真正的结局……”她低声呢喃,“那我就让这天下,重归混沌。”

她摇动铃铛。

一声清鸣,穿透地底。

霎时间,长安四门之外,八百里加急驿马同时出发,携带着加盖“凤印”的伪诏奔赴各州:

“太后重生,圣谕重临。凡不奉迎者,皆为叛逆,格杀勿论。”

不仅如此,边关守将接到密令,开闸放行西域佣兵入境;江淮盐帮奉命截断漕运;甚至连吐蕃使者馆也悄然调动亲信,准备在混乱中夺取西市兵库。

一场全国性的政变,已然启动。

刘仁得知消息时,正藏身于国子监偏院。书院学子自发组织起来,誊抄《凤鸣录》全文,并派人快马送往邻近州县。一位年轻博士捧着竹简走到他面前,躬身问道:“先生所记,可是真实?”

刘仁点头:“每一个字,皆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而来。”

学生肃然:“若如此,则此书非私怨之作,而是国之信史。我等愿以性命护其流传。”

那一刻,刘仁忽然明白??他不必再亲手推翻太后。他只需要让真相活着,就会有人愿意为它赴死。

他提笔,在《凤鸣录》末尾添上最后一段:

>“历史从不由一人书写。我以为我是作者,实则亦是读者。当我写下这些文字时,它们便不再属于我。它们属于每一个听见钟声的人,属于每一双睁开的眼睛。倘若未来某日,有人翻开此卷,望见这段风雨飘摇的岁月,请记住:

>**正义或许迟到,但从不缺席;

>真相或许被掩埋,却终将破土而出。**”

写罢,他吹灭火烛,将原稿封入铜匣,交予那位游方道士:“送去嵩山少林寺藏经阁。告诉方丈,这不是密文,是留给后世的种子。”

道士领命而去。

翌日清晨,长安陷入僵持。一方面,勤王军控制太庙与东宫,拥立李显发布讨逆诏;另一方面,凤鸣令势力占据北苑、武库与城防要隘,宣称“太后临朝”,拒不承认当前朝廷合法性。百姓闭户不出,商贾停业,整个帝国仿佛被撕裂为两个平行的世界。

而在这片死寂之中,一本名为《凤鸣录》的小册子,悄然流传开来。

有人说它是诽谤之书,是乱臣贼子的煽动工具;

也有人说它是照妖镜,揭穿了三十年来最黑暗的秘密。

但在偏远山村,一名老农读完后烧掉了家中供奉的太后牌位;

在边陲军营,一名校尉召集弟兄焚毁了刚收到的“九凤诏”令箭;

在江南书院,一群少年学子联名上书,请求彻查“醉心散”毒案……

风暴,已在无声处酝酿。

八月十七夜,刘仁再次潜入昭宁宫外围。这一次,他不再孤身犯险,而是带领一支由禁军、义士与江湖客组成的混编队伍。他们手持火把,肩扛炸药,目标明确:摧毁凤鸣令中枢,活捉太后萧氏。

战斗从子时打响。

赵十三率火铳队封锁东西通道,五轮齐射压制敌方弓弩手;孙七娘破解机关阵,引地下水倒灌主殿;刘仁则亲自带队突入密室,直面那个盘踞王朝阴影三十年的女人。

当他推开最后一道青铜门时,只见太后端坐于龙椅仿制的高位之上,身穿明黄色寿衣,面容枯槁却眼神锐利如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