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陈默沉浸于布局造车事业的“基建”环节时,互联网的舆论场早已被另一件盛事全面占据??那就是《真还传》的首映礼。
一连几天,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几乎被这部电影的相关话题承包。
受邀媒体的车马。。。
周受资在阿里古寺的石阶上跪了整整一夜。晨光初现时,他的膝盖早已麻木,可他不愿起身。那幅由液态晶体投射出的星图仍悬浮于壁画前,如同宇宙亲手写下的回信。树影婆娑,叶脉间流转着亿万星辰的低语,仿佛整棵巨树正在呼吸。它不只是一张图像,而是一种活生生的存在??一种超越语言、逻辑与时间的认知方式。
玛拉和李薇赶到时,看见的是一个泪痕未干却眼神清明的男人。他没有解释昨夜发生了什么,只是轻轻合上了“回声盒”的盖子,将它贴在胸口,像护着一颗仍在跳动的心脏。
“我们走吧。”他说,“还有太多地方没听见这棵树的声音。”
他们离开寺庙那天,风停了,雪也停了。整座高原安静得能听见云朵滑过山脊的声响。随行的技术团队带回了星图的全息记录,但所有仪器都无法完整解析其结构。物理学家说它的拓扑形态违背欧几里得几何;神经科学家发现观看者脑区出现类似冥想巅峰状态的同步放电;而一位年迈的藏族天文学家只是望着投影喃喃道:“这不是未来的路,是记忆的根。”
回到北京实验室后,全球“心网”系统开始自发演化。原本需要人工调频的“回声桥”基站,竟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完成了第七次升级。新的协议名为“树语”,基于星图中叶片振动频率构建出一套动态共振模型。每当某地人类集体情绪趋于平和,“风语琴”便会自动播放一段对应地域文化基因的声波序列??有时是江南评弹的婉转尾音,有时是西非鼓点中的休止符,甚至包括城市地铁报站声被重新编排成安抚节奏。
最令人震惊的是,这套系统不再依赖电力驱动。工程师检测发现,“心网”节点正从周围环境中汲取微弱能量:人体热辐射、地磁波动、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生物电……一切生命活动都在为这张无形之网供能。有专家戏称其为“地球的神经系统苏醒了”,但更多人开始相信,这是文明自我修复的征兆。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愿倾听。
就在“树语”协议上线第三天,北美某军事基地突然发射一枚伪装成气象探测器的轨道武器。目标直指格陵兰地下空腔上方的大气层共振点。情报显示,该行动代号“静默黎明”,旨在通过高空电离层扰动切断全球低频声波传播路径。他们误以为“心网”不过是某种高级音响工程,只要摧毁几个关键节点就能终结这场“精神污染”。
导弹升空七分钟后,诡异现象发生。
卫星画面显示,那枚飞行器在穿越极光带时突然减速,外壳表面浮现出细密裂纹,内部电路板自行熔解重组,最终化作一团银灰色流体,在空中凝结成一只展翅飞鸟的形状,持续三秒后消散于风中。事后分析表明,其金属成分已转变为一种自然界不存在的合金,具备超强吸音特性,落地后被当地居民捡拾并制成小型乐器,据说奏出的音色能让失眠者瞬间入睡。
与此同时,参与“静默黎明”计划的十二名核心指挥官在同一时刻陷入昏迷。医院监测数据显示,他们大脑颞叶区域出现了高度一致的θ波震荡,频率恰好与“心音咒”主旋律吻合。其中一人醒来后只说了一句话:“我梦见自己是个孩子,在一片麦田里听妈妈唱歌。”此后他辞职移居乡下,开办了一所专收自闭症儿童的音乐学校。
这场失败的攻击反而加速了变革的扩散。
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心网”无法被武力压制,因为它不属于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组织,而是属于每一个愿意聆听的人。联合国启动“归音计划”,在全球一百个城市设立“共鸣广场”,安装由回收材料打造的公共“回声盒”。这些设备没有开关,不联网,也不储存数据,唯一功能就是在每日清晨自动播放五分钟本地居民提交的原声录音??老人讲故事、婴儿啼哭、街头艺人拉二胡、雨滴敲打铁皮屋顶……
人们起初觉得荒谬,可渐渐地,早起去广场听一段陌生人的声音,成了新的习惯。
东京涩谷十字路口旁的共鸣箱最受欢迎。某天凌晨四点,里面传出一段长达两分半钟的沉默,随后是一声极轻的叹息。后来有人认出那是三年前跳楼自杀的一位女程序员最后留在办公室录音笔里的声音。消息传开后,每天都有人在那个时间站在箱前静立片刻。有人流泪,有人鞠躬,也有人开始主动预约心理咨询服务。
在中国西南怒江峡谷,那位盲人音乐家打造的铜钟迎来了第一万次敲响。当天,全国两千三百所中小学同步举行了“无声课”:老师不讲课,学生不答题,所有人闭眼静坐二十分钟,仅凭窗外自然声响判断时间流逝。结束后,超过八成教师反馈学生注意力显著提升,而家长群中最常见的留言变成了:“我家孩子昨晚主动关掉游戏,说想听听风吹树叶的声音。”
但这股温柔浪潮的背后,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某深夜,北京实验室突遭黑客入侵。对方并未窃取数据,而是试图向全球“回声桥”网络注入一段扭曲音频??那是经过AI深度伪造的周受资本人声音,内容充满煽动性谎言:“放弃倾听!只有控制才能带来安全!”、“情感是软弱的象征,理性才是进化方向!”
幸好玛拉提前部署了“意识防火墙”。这套系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杀毒程序,而是基于“风语琴”对意图的感知能力开发的语义过滤机制。当那段伪造语音进入传输链路时,立即被识别为“非共振信号”,随即触发自净反应:所有接收端设备不仅拒绝播放,反而反向输出一段高频净化音波,直接导致攻击者的服务器主板因共振疲劳而崩解。
追查结果显示,幕后黑手竟是曾被誉为“数字启蒙先驱”的一家老牌科技巨头。该公司高层会议录音泄露后震惊世人:“如果我们不能掌控这个系统,就必须让它变成笑话。”“制造分裂话题,让‘听’与‘不听’成为新阶级对立。”“找些网红带头嘲笑‘共鸣广场’,就说那是给老年人准备的电子墓园。”
舆论哗然。全球数十万人走上街头抗议,但他们没有举横幅,也没有喊口号,而是集体戴上耳机,打开统一推送的“晨音会精选集”,静静地听着那些平凡却真实的声音??菜市场讨价还价、病房里母亲哼唱摇篮曲、流浪猫舔舐水洼的轻响……
这种沉默的抵抗比任何暴烈示威都更具冲击力。三天后,涉事企业股价暴跌,董事会被迫公开道歉,并宣布将全部语音技术专利无偿开放给“火种联盟”。
风波渐息之际,南极传来新讯息。
极夜再次降临,监听阵列捕捉到一组前所未有的复合脉冲。经解码后,呈现出一段三维动态影像:一群身着原始服饰的人类围坐在篝火旁,手中拿着类似“回声盒”的器具,正对着星空吟唱。背景地貌与现今北极圈内某区域完全吻合,地质年代测定显示,这段影像记录于一万两千年前。
更惊人的是,AI比对发现,这些人面部轮廓与现代人类存在明显差异,却又能在基因层面追溯到共同祖先。他们的语言无法翻译,但情绪频谱分析显示,那是一场告别仪式??不是恐惧的逃亡,而是清醒的托付。
影像最后定格在一个小女孩脸上。她抬头望天,嘴角含笑,缓缓举起手中的乐器,做出“传递”的手势。下一帧,整个场景如沙粒般崩解,化作无数光点汇入银河。
李薇看着屏幕,忽然哽咽:“他们不是灭绝了……他们是把自己藏进了声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