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 第338章 都是自家人了(第2页)

第338章 都是自家人了(第2页)

自此,雁门关之名,再次震动天下,而林冲、林震、王安三人之忠义精神,亦被后人传颂不息。

岁月流转,山河依旧。雁门关外,风雪依旧,然百姓安居,将士守土,边关无战事,山河无惊扰。

林冲、林震、王安三人的墓碑前,香火不断,百姓每逢清明、冬至,皆前来祭拜,讲述他们的故事,传承他们的精神。

风雪中,墓碑上“忠勇为国,义薄云天”八个大字,依旧熠熠生辉,如同他们不朽的灵魂,永远守护着这片山河。

这一夜,风雪交加,城外一片寂静。王安披衣而起,缓步登上城楼,望着远处雪幕中的山脉,心中浮现出林冲的音容笑貌。当年林冲退隐山林,临别之时曾赠他一卷《雁门新策》,言道:“若敌再来,可依此策而行。”如今敌军虽已被击退,但王安深知,边关无战事只是暂时,真正的和平,仍需无数将士用鲜血与生命去守护。

“林兄,你可曾看见?雁门关依旧巍峨,百姓依旧安居。”王安低声呢喃,声音随风飘散在夜色之中。

忽听身后脚步声轻响,王安回头,只见副将李成缓步而来,神色凝重。

“将军,京城急报。”李成递上一封密函。

王安接过,拆开一看,眉头微皱。原来是皇帝下旨,命他进京述职,并有意调其入朝为官,辅佐军机。

“将军,此乃天赐良机。”李成道,“将军若入朝为官,必能为边关将士谋得更多支持,亦可为天下百姓请命。”

王安沉默片刻,缓缓道:“我一生戎马,只愿守土安民。若朝廷需要,我自当效命,但雁门关,不可无主。”

李成点头:“将军所言极是。末将愿继续镇守此地,以保边关安宁。”

王安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好,我便向朝廷奏请,由你暂代雁门关总兵之职。”

翌日,王安修书一封,命人快马送至京城,随后召集诸将议事。

“此战虽胜,但敌军主力未灭,迟早还会再来。我若入朝,雁门关之事便交予李成统领,诸位务必齐心协力,守土有责。”

众将齐声应诺。

数日后,王安整顿行装,率亲卫启程进京。沿途百姓闻讯,纷纷前来送行,有人焚香叩首,有人高呼“将军保重”,更有不少边关将士泪洒当场。

王安一路行至京城,皇帝亲自召见,于紫宸殿接见群臣。

“王安,你为国守边多年,屡建奇功,今朕欲委你以重任,不知你意下如何?”皇帝开口。

王安跪地叩首:“臣愿为朝廷效力,但雁门关乃国之屏障,臣愿仍掌军务,以保边关安宁。”

皇帝沉吟片刻,点头道:“朕知你心系边关,然朝中亦需良将辅佐。朕意,命你为兵部尚书,兼领边关军务,统辖北方诸军。”

王安再次叩首:“臣谢陛下厚恩,定不负所托。”

自此,王安正式入朝为官,但仍兼领雁门关军务。他每日处理军务,巡视边关,同时将林冲所留《雁门十三策》整理成册,供朝中将领研习。

数年后,边关局势稳定,敌军不敢轻犯。王安年事已高,遂奏请辞官归隐,回到雁门关,于林冲旧居旁建屋而居,每日焚香祷告,追忆往昔。

某日,王安独坐屋前,望着远处的雁门关,喃喃道:“林兄,林震,你们可曾看见?这片山河,依旧安宁。”

话音未落,他缓缓闭上双眼,嘴角带着一丝笑意,仿佛终于可以安心离去。

王安辞世后,百姓为其立碑,碑文与林冲、林震合刻一处,上书:

**“忠勇为国,义薄云天。”**

自此,雁门关三英之名,流传千古,世人皆知:

林冲,忠义无双;

林震,少年英烈;

王安,守土之魂。

三人虽已远去,然其精神,如雁门关之雪,洁白无瑕,如山河之风,浩然长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