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 第442章 朕绍承天命御极垂裳(第3页)

第442章 朕绍承天命御极垂裳(第3页)

话音落下,七道身影逐一消散,化作七缕青烟,钻入地下。紧接着,整座阳谷山脉传来低沉轰鸣,仿佛地脉重新接通。七处隐秘洞窟自行开启,分别位于不同方位的山腹深处,每一处都藏有一卷竹简、一块石板或一册帛书??那是历代守魂者秘密保存的“未刊问典”,记录着被焚毁的思想、被抹杀的质疑、被遗忘的追问。

沈小砚一一取出,带回书院,交由潘姓少女主持整理。她们成立“拾问阁”,专司收集民间流传的新问题,无论多么荒诞不经,一律录入《百无一用问录》续编。短短三个月,收录逾万条,其中包括:

-“如果我把影子剪下来,它会不会长成另一个人?”

-“下雨的时候,云是不是也在练习写字?”

-“皇帝批奏折时,朱笔会不会写错字?”

-“如果全世界的人都闭嘴,世界还会不会转?”

这些问题被抄写成册,通过商旅、僧侣、游方郎中传遍天下。甚至连契丹贵族府邸中,都有婢女偷偷诵读其中片段。

然而,真正的风暴尚未到来。

第四十九日,辽东前线传来急报:补天军主力已逼近幽州,统帅正是手持断笛的神秘将领。经多方查证,此人真实身份竟是二十年前被认为战死沙场的前枢密副使??韩定远。他曾因上书质疑“静默政策”而被革职流放,后辗转辽境,暗中联络各方反抗势力,重建补天军残部。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在攻占一座守静者据点时,发掘出一份绝密档案,名为《影阁源流考》。其中记载:

“守静之道,始于太祖建隆年间。初为辅政之术,以稳民心、抑妄议。后渐变质,惧问者愈多,则权柄愈危。遂设‘忘音’‘澄心’诸法,务使百姓安于无知,君王独掌真理。凡敢质疑朝纲者,皆以‘惑乱人心’罪诛之。三代相承,遂成铁律。”

这份档案一经公开,犹如烈火投油。各地士人纷纷翻检旧史,发现百余年来,几乎所有重大冤案背后,都有“不准提问”的影子。一位老进士痛哭失声:“原来我们读的圣贤书,早被人悄悄改过章节!”

舆论沸腾,民心动摇。

就在此时,沈小砚做出惊人决定:他率领阳谷师生三百余人,携全部“问典”与《百无一用问录》,启程北上,直赴汴京。

临行前夜,他在书院墙上留下最后一句题词:

>“此去不为争胜,只为让所有人知道??

懂与不懂之间,还有一条路,叫‘敢问’。”

车队出发当日,阳谷百姓自发相送,绵延十里。孩子们追着马车奔跑,大声喊着刚学会的问题:

“老师走了,山还会记得他的脚步吗?”

“马车轮子转一圈,是不是就少了一个谜?”

“如果我们一直问下去,会不会有一天,连太阳都停下来回答我们?”

沈小砚回头望去,只见古井上方,晨雾缭绕,隐约可见一道虹影横跨山涧,久久不散。

他知道,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

真正的战争,从来不在战场上。

而在每个人心中,那一声迟迟不敢出口的“为什么”。

当车队越过黄河渡口时,一名年轻学子忍不住问他:“先生,我们到了京城,若无人倾听呢?”

沈小砚望向远方苍茫大地,轻声道:

“那就让我们成为那个先开口的人。”

“哪怕全世界都沉默,也要有一个人,敢问第一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