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影视编辑器 > 第169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页)

第169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页)

他望向北方:“现在,那个人来了。”

与此同时,南下的清账司队伍正行至嘉兴。夜宿驿站时,忽闻门外马蹄声急。一名驿卒送来一封密函,封口盖着麒麟印。

钱伯安拆开一看,脸色骤变。

信中只有八字:**“勿信账册,真账在海。”**

落款无名,但字迹清峻挺拔??正是苏宁亲笔。

众人面面相觑。勿信账册?那信什么?

钱伯安忽然想起一事:“我记得市舶司每年都会派出‘巡洋船’,名义上是缉拿海盗,实则护送私货出海。这些船从不记入正式簿册,只存于高淮私人日记之中。”

“日记?”有人问,“如何取得?”

“我知道一个人。”一位跛脚老吏低声说,“她是高淮的贴身丫鬟,名叫翠屏。十年前,她弟弟因偷看账本被活埋。她一直想报仇,但苦无机会。”

次日黄昏,杭州城外钱塘江畔,一艘乌篷船静静停泊。

翠屏裹着斗篷上了船。她双手颤抖地打开一个檀木匣,取出一本薄册。

“这就是高淮的航海日记。”她说,“上面记录了每一次走私的时间、货物、买家,甚至包括贿赂哪位官员的金额。”

钱伯安翻开第一页,瞳孔猛然收缩。

只见其中一行写道:**“嘉靖四十一年五月,运黄金三千两至日本萨摩藩,换回硝石五万斤,交予蓟州镇总兵李成梁。”**

“硝石?”有人惊呼,“这不是军需品吗?李成梁怎敢私购?”

“蠢!”钱伯安怒喝,“你以为严党倒台就天下太平了?李成梁背后站着的是谁?是陆炳!是当今圣上最信任的武臣!他们才是严党之后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舱内一片死寂。

原来,所谓的“抗倭军饷”,竟是用走私所得购买敌国军资;而所谓“边关告急”,不过是他们敛财的借口!

“我们必须立刻返京。”钱伯安沉声道,“这不是简单的贪污,这是通敌!是动摇国本的大罪!”

然而,他们刚准备启程,岸边却出现了数十名持刀汉子。

“走水路不行了。”翠屏苦笑,“高淮已封锁所有渡口,还放出话来:‘凡协助清账司者,满门抄斩。’”

钱伯安望向茫茫江面,忽然道:“那就走海路。”

“什么?”

“市舶司不是有巡洋船吗?我们抢一艘!”

三日后,东海之上,一艘挂着“巡洋”旗帜的快船破浪前行。

船上十二人轮番操舵、记账、观测星象。他们用苏宁教的“航海日志交叉法”,将每一段航程与日记对照,确保数据真实可信。

途中遭遇风暴,险些倾覆。钱伯安抱着账本死守舱底,口中喃喃:“父亲,儿子终于替您讨回公道了……”

第七日清晨,船抵天津卫。

登岸那一刻,所有人跪地痛哭。他们不是为了生还,而是为了终于能把真相带回京城。

而此时的北京,局势已然风云突变。

嘉靖帝突然下令,暂停对严世蕃的审讯,并召见陆炳入宫密谈两个时辰。

同日,户部尚书李默上疏,称“清账司越权行事,扰乱地方财政”,建议将其裁撤。

更令人震惊的是,徐阶竟在内阁会议上表态支持:“审计之道,宜缓不宜急。否则激起民变,恐危社稷。”

张居正当场怒斥:“昔年严嵩祸国,不就是因循苟且、养痈成患所致?今日若再纵容,大明江山必亡于贪腐!”

两人争执不下,最终不了了之。

而这一切,苏宁早已预料。

他在清账司衙门设下三道防线:第一道是公开账目审查,专挑地方小吏开刀,制造“清账司只查基层”的假象;第二道是秘密档案室,藏有所有核心证据的副本,由赵德明亲自看管;第三道,则是一支由former锦衣卫组成的暗探队,专门收集高层动向。

就在李默上疏当天夜里,暗探带回一份绝密情报:

陆炳已秘密调动北镇抚司精锐,伪装成商队南下,目标直指杭州??他们是去销毁最后一批原始账册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